红网时刻 通讯员 唐海强 杨源 记者 石珊 衡阳 报道
法规是治市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20年以来,衡阳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司法部门积极探索创新立法工作,立良法,促善治,让立法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助力市域治理迈向现代化、法治化轨道,为建设最美地级市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年制定四部地方性法规
2020年12月29日,衡阳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衡阳市违法建设防控和查处条例》。加上此前《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衡阳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衡阳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2020年衡阳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已经制定了四部地方性法规。这是自2015年12月衡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制定地方性法规最多的一年。
去年,衡阳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重点领域,积极履行职责,不断提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
为规范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衡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合市人大其他专委会、市司法局等单位,起草了《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使该条例草案不断得到完善。
2020年1月10日,衡阳市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该条例,这是首次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表决通过地方性法规。该条例的内容涵盖地方立法的全过程、各环节,对规范我市立法活动,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立法质量必须依靠民主立法、开门立法,最大限度地汇集民意、集中民智。
去年制定的《衡阳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社会关注度高、矛盾和争议比较集中。衡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动向12个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发函征求意见,并对常委会委员一审时提出意见没有被采纳的,在二审前书面回复了不采纳的理由,赢得了大家的认同和支持。
此外,在每部法规草案征求意见时,该委都深入县(市、区)开展立法调研,组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并在衡阳人大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对于收集到的各方面意见,该委多次组织起草小组认真研究,集中修改,不断完善法规草案,促进了立法质量的逐步提升。
推动法规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市,重在推动法规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2020年6月23日,衡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合市人大其他专委会、市司法局等单位,开展了主题为“法治守护家园,文明伴我同行”为民服务法治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开展有奖问答等方式,吸引不少市民踊跃参与。
执法检查是一次“法律巡视”,其目的是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2020年3月份,衡阳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12个检查组,深入12个县(市、区),采取明察暗访方式,对《衡阳市森林防火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了执法检查报告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防火意识、明确机构职责、完善相关预案、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工作保障等审议意见,交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整改落实。
去年,衡阳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听取和审议了关于2019年度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一些加强该项工作的审议意见。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要求,要求各县(市、区)人大扎实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有效维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制统一。
来源:红网
作者:唐海强 杨源 石珊
编辑:王敏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