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宁市五冲村:竹海变“金山”

图片5.jpg

常宁市西岭镇五冲村,连绵起伏的山峦间,郁郁葱葱的竹子层层叠叠。

图片4.jpg

村道路两旁晾晒着一大扎一大扎的竹签子,排列整齐一大片,场面十分壮观。

图片6.jpg

脱贫户胡高付正在工作。

图片7.jpg

竹子主要用于生产竹凉席、生态竹筷、烧烤竹签等竹产品。

红网时刻 通讯员 钱辉 记者 蒋楠 衡阳报道

循着冬日暖阳,走入常宁市西岭镇五冲村,连绵起伏的山峦间,郁郁葱葱的竹子层层叠叠,在微风的吹拂下起伏荡漾……村道路两旁晾晒着一大扎一大扎的竹签子,排列整齐一大片,场面十分壮观。山脚下的厂房里,机器轰鸣,一片忙碌景象。

“这是我们村的绿色产业,主要用于生产竹凉席、生态竹筷、烧烤竹签等竹产品,好多贫困户都在厂里做工。”五冲村扶贫干部谢春民一边走一边介绍。

位于常宁市大义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东麓山脚下的五冲村,是典型的偏远山区村。村耕地面积1250亩,山林面积3.7万亩,其中楠竹面积占60%,占据着该村的“半壁江山”。因交通闭塞,山路崎岖,楠竹无法外运,山上产出的楠竹村民们都是砍了用肩扛下来当柴烧,守着满山“宝贝”,白白受穷。

“成熟的楠竹如果没有及时采伐,反而会导致竹林大片枯死。”谢春民说。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竹资源,使其变为群众的“摇钱竹”?村里楠竹加工厂的机器轰鸣声给出了答案。

靠山吃山,要有新吃法。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带动下,该村架好水电、修好路,依托“村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村里的能人创业,村企联动,大力发展楠竹加工业,就地收购、生产楠竹产品,切实将大山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和推动乡村振兴。

“守着这么好的资源我们却只能让它枯死烧火,好心痛!”提及当初办厂的想法,土生土长的李孟杰说得很简单。2014年,他创办了楠竹加工厂,吸纳当地村民和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2017年,加工厂被村里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

锯竹、破筒、拉丝……工厂里,50多岁的胡高付正娴熟的做着手里的活。在破完一堆楠竹后,他停下了机器,高兴地叙说着自己这些年来的变化。原来,他也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脱贫之前一直在外打临工,没有稳定的收入。2018年,在村干部的劝说下,他来到了村里的楠竹加工厂上班。早上8点上班,下午4点下班,按件计费,月平均工资2500左右,年收入3万元,平时还可以照顾家庭和干农活。“脱贫后,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日子也越过越幸福!”像他一样,家门口就业,照顾了家,又有收入,村里还有三十几个。

“目前村里共建有5家楠竹加工厂,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每一家加工厂都有脱贫户在就近务工,其中两家是村里认定的就业扶贫基地。”谢春民说,月加工楠竹150万根,主要生产凉席半成品、一次性筷子、烧烤竹签和竹炭等,产品远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周边地区,年产值500余万元。高峰期,在这儿务工的近70人,年收入最少的超过2万元,多的达4万元以上。

“以前当柴火烧的竹子现在变成了能变钱的宝贝,我再也不担心家里的那几十亩楠竹烂在山上了。”正在楠竹加工厂上班的村民尧国军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楠竹加工厂不仅解决了村民卖竹难、贫困户就业难的问题,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延伸楠竹产业链,衍生新产品。现在全村已形成了以生态竹产品、无渣生姜加工,枳壳、尾参药材、油茶种植和自然生态瀑布、茶屋奇石馆风景旅游观光等产业项目,为乡村振兴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久的将来,五冲村会变成美丽富饶的山村。”对于未来,村支部书记李小文信心满满。

来源:红网

作者:钱辉 蒋楠

编辑:李璐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2021/02/01/896889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