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蒸湘区:多元“造血”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临江村葡萄基地中工人们正在打理葡萄。

红网时刻衡阳9月1日讯(通讯员 张险波 周萍 赵娓娓)8月31日,走进衡阳市蒸湘区临江村天工开物葡萄种植基地,成片的葡萄架下一串串翠绿色的阳光玫瑰挂满枝头,村民们左手提着篮子,右手拿着剪刀,不停地穿梭其间,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这片葡萄大棚,是“新农人”唐生德的致富阵地,也是临江村村集体经济及村民增收的渠道之一。

“我现在年纪大了,还能在家门的葡萄公司找到事做,一天收入百多块,日子过的好开心。”说起现在的生活,在基地打工的贫困群众费锡菊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费锡菊蒸蒸日上的生活,得益于临江村主动增强“造血”功能,多方发力壮大集体经济的举措。近年来,临江村积极探索农村发展新路子,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联结机制,先后引进10家农业公司和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以生态蔬菜、特色水果和苗木花卉为主的千亩特色农业片区,在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破壳”发展的同时,还为村民带来了每年每亩约9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转收入和每天近百元的务工收入及年底分红收益。

不仅如此,依托雨母山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坚持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的临江村把“种庄稼”与“种风景”相结合。2016年,临江村引进企业发展“桃花缘”项目,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10万余株菁香桃,并利用山下洼地开发“十里荷塘”休闲旅游项目。今年暑假,“十里荷塘”吸引游客上万人,不少周边市民前来赏荷,有效带动附近的葡萄、翠冠梨、无花果等果园采摘,以及民宿体验、农家餐饮消费等,为村集体经济多方“输血”。

壮大村集体经济,临江村的“造血”功能还体现在摸清家底,激活“沉睡”资源,通过对外出租50亩水库及老村部大楼等闲置资产,每年收入租金7万元,形成了较稳定的村集体经营收益保障。

“我们将立足现有产业,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机制,大力发展蘑菇、无花果等村级特色产业,探索农旅融合,打造示范性农业科普、研学基地,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据村党总支副书记谢意军介绍,下一步临江村将继续在发展现代农业,做活休闲旅游做文章,多措并举推动村集体经济向多元模式的“造血自生”转变,实现村集体增收。

来源:红网

作者:张险波 周萍 赵娓娓 谭倩

编辑:李璐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2021/09/01/1010206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