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颐年堂老年公寓只有两层楼,但仍安装了电梯。
房间设施一应俱全。
根据每个老人的身体情况,护理人员为他们进行“定制”服务。
护理人员吴辉的护理日志。
红网时刻 记者 蒋楠 衡阳报道
擦身,穿衣,喂饭,打扫卫生,谈心,翻身拍背,更换尿片,修剪指甲……这些工作,只是常宁市颐年堂老年公寓护理人员吴辉护理日志中很少的一部分。
每天5点起床后,她与其他护理人员便难得停歇,与老人同吃同住的她们,每天休息的时间不超过5小时。她们笑称,养老院就像“幼儿园”,老人或许比幼儿更需要照顾。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4亿人,占总人口18.70%,意味着全国每5.35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
劳动年龄人口负担进一步加大,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为严重。
怀着对养老事业的情怀,曾在民政系统工作过的贺秋成与他人共同出资,成立了常宁市第一家由社会资本创办的“养护医”结合的综合养老机构——颐年堂老年公寓,并担任院长。
记者来到颐年堂老年公寓时正值上午,老人们正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晒着太阳,虽然住宿楼只有两层,但仍安装了电梯,双层扶手、软地板也是楼里的“标配”。标准间、三人间、失能老年集中护理间内,沙发椅、高档护理床、热水器、浴霸等一应俱全。
“硬件”过关,“软件”也有着相当的实力。
“可以把外地学习的经验带回家乡,为家乡老人服务,真的很开心。”在广州深圳等地有着6年从业经验的高级养老护理师吴辉告诉记者,这份工作很“难”,要有相当的爱心和耐心,但真的很有意义。
老人患了哮喘要拍背吐痰,一天便要拍十几次;老人运动太少手脚僵硬,冷热敷要时刻准备;老人吞咽有困难,食物要碎成流质慢慢喂饭……根据每个老人的身体情况,护理人员为他们进行“定制”服务。
护理工作很难,不仅难在这份爱心和细心,也难在大众的认知上,许多人对这份工作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导致护理人才紧缺。
“我早上刚刚给两位失能的老人喂了饭。”护理人员的短缺,让院长也投身了护理一线,贺秋成每天也与老人同吃同住,不仅如此,他每月坚持邀请志愿者团队前来为老人表演节目,与老人互动,为老人义诊,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
孩子和老伴都在外地,年近60的贺秋成自己也即将步入“老年”,但他仍选择坚守这份养老事业,为老人们再造一个“家”。
88岁的吴良臣曾是位名医,从医70年的他对这里的护理工作很是满意,“设备好,环境好,卫生好,服务好,在这里住着很舒服,也很安心。”
房内堆积的医术和论文被整齐码好,吴爷爷和其他老人一起晒着太阳,听着电视的声音,树上偶尔传来几声鸟叫,日子很长,却也自在。
来源:红网
作者:蒋楠
编辑:李璐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