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醒目的电子显示屏向准备穿过道路的群众发出警告声。
红网时刻衡阳4月28日讯(通讯员 丛志豪 欧阳曼青 记者 王敏)“左侧来车,请注意!”近日,记者在衡南县铁丝塘镇晨光村黄家组看到,一块醒目的电子显示屏向准备穿过道路的群众发出警告声。看到这一幕,周边的村民都纷纷赞叹,村里又办了一件好事,这下学生上下学更安全了,黄家的村民过弯道也更放心了。这是铁丝塘镇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缩影。
“改变乡村面貌、改善道路状况、改革农村风气是我们最先要做的三件事!”晨光村党总支书记阳召明说。自标准化工作开展以来,该村率先行动、争当示范,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严格按照“标到事、事到岗、岗到人、人有责、责有行、行有范”的工作要求,将“标准化”作为汇聚干群心力的法宝,定下“三改”工作目标,全力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共同推进“幸福屋场”和“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环境实现了大提升,乡村风貌得到了大改善。
晨光村建立了统一的卫生保洁制度,通过充分发挥党员“屋场六联”作用,将卫生保洁工作与党员志愿服务相结合,党员联系到组到户到路段,做到全村环境卫生的保洁与监督的常态化、标准化;完成了2.2公里通村公路的硬化建设,在3个弯道路口安装了弯道预警装置,并对全村主干道的道路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提升;初步完成了两个示范“幸福屋场”的打造,建成村级文化广场1个,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妇女节演出活动。
通过深入开展标准化工作,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百姓精神面貌;不管看实际效果,还是听群众口碑,晨光村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今年以来,铁丝塘镇党委政府严格落实“三到三有”工作要求,通过广泛发动、典型带动、人人行动,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推动标准化工作由局部向全域、由有形向无形、由表面向深层拓展,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人文环境,不仅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提高了干群的融洽度、和谐度、满意度,更赋予了基层党组织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新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丛志豪 欧阳曼青 王 敏
编辑:蒋楠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