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正青春|颜小益:在瑶寨村,耕耘“诗与远方”

常宁市罗桥镇瑶寨村。

颜小益(前排右一)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绘就乡村发展蓝图。

颜小益在生产车间了解村民工作情况。

红网时刻 记者 蒋楠 阳正坤 姜珊 通讯员 郭华 衡阳报道

青春是什么?

在大多数人眼里,青春是清晨郎朗的读书声,是夏日定格的毕业照,是梦想绘制的起航点。

在27岁的颜小益眼里,青春变得更加具体,它是田间地头走村入户的辛勤汗水,是瑶族群众载歌载舞的欢声笑语,是群众增收环境变靓的满满幸福感。

2020年,湖南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颜小益,选择在常宁市罗桥镇瑶寨村的土地上,书写着关于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

播撒希望“沉下去”

2005年,99户瑶民从深山老林里搬下来迁至常宁市罗桥镇,形成一个新村寨——瑶寨村,政府集中修建了百栋住宅供他们居住。颜小益刚到瑶寨村,就担任村支部书记助理一职,由于缺乏对农村系统的理解,她就主动到每户群众家中进行走访,以最快效率熟悉村里环境,了解村民们的困难和处境,尽快融入农村基层。

“因为搬迁下来后,生产资料不足,大多数在家村民都还习惯着进山砍竹务工挣钱。”颜小益告诉记者,年轻的瑶民们多数外出打工了,在家的瑶民早上5点便出去做事,晚上天黑才能回家,天气、健康等因素都影响着他们的收入。

如何帮助村民稳定增收?颜小益聚焦这个问题,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发挥青年人善于沟通的优势,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积极商讨,参与进本村发展规划的制定,绘就乡村发展蓝图。

村民钱袋“鼓起来”

“家门口就业,赚钱又养家,真好。”2022年初夏,正在村里数据线加工车间上班的瑶族人,做着手上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民增收,首先要有产业,想到村里现有的生产车间以及瑶族特色菜,颜小益有了思路。

为了让车间“活”起来,颜小益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商量后,共同去寻找合适的企业,磨了很多“嘴皮子”,也吃了不少“闭门羹”,功夫不负有心人,常宁市鸿展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经过实地考察后决定将分厂落户瑶寨村。

2021年春节后瑶寨村的生产车间开始响起悦耳机器声,不仅瑶寨村民在家门口就可就业,也从周边村里吸引了劳动力过来,到了年底,瑶寨村的生产车间发了近百余万元工资。

同样是在春节期间,颜小益发现全省生态乡村游重要目的地:“百万樱花园”离村里只有8分钟车程,樱花盛开时日均客流1.5万人次,而村民盘玖华做得一手美味瑶族菜,也有过开饭店的经验,如果能开一家农家乐,定不愁客源,瑶族特色美食就是最好地宣传。

说干就干,颜小益决定帮助盘大哥从设计菜品开始,在突出瑶家特色的基础上提升出菜速度。毫不意外,办起的“瑶寨农家乐”引来过往游客,越来越多的食客让盘玖华的干劲更足了。樱花盛开的一个月里,盘玖华的农家乐有近3万元收入,几乎赶得上以往半年,其他村民也纷纷想开办起农家乐,他们的日子有了新的盼头。

今年,调任到罗桥镇机关工作的颜小益,用实践结合经验,与镇里的年轻干部一起,继续把新技术、新理念带到乡村,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大胆创新,推动农村资源开发,培育壮大乡村优势产业,耕耘着属于她的“诗和远方”。

来源:红网

作者:蒋楠 阳正坤 姜珊 郭华

编辑:宋美君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2022/05/02/1118929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