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含悲,寄托哀思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17年“风雨邮路”赤子心
让我们告别这位平凡楷模
5月6日下午4时许,湖南省劳动模范、常宁市邮政分公司,优秀邮递员刘建华突发疾病,来不及抢救,就长眠在了他一生挚爱的邮路上,年仅46岁。
刘建华去世后,中国邮政集团工会湖南省委员会发来了唁电,衡阳市、常宁市总工会表达了哀思,衡阳市、常宁市邮政分公司的党政工领导纷纷前往常宁市殡仪馆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进行了亲切慰问。
5月11日下午2时,刘建华同志追悼会在常宁市殡仪馆瞻容厅举行。常宁市邮政分公司领导和员工近百人以及亲朋好友、社会人士纷纷赶来,在这一个送别刘建华的日子里,大家都要亲自送他最后一程。
与邮政的缘分
2005年,刘建华成为常宁邮政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名投递员。一个人,一辆车,一条路。刘建华在常宁市邮政分公司的投递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
17个寒来暑往中,他一直痴爱着邮政投递工作,视邮件如生命,待客户如亲人。无论工作多苦、压力多大,他都要坚守初心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誓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普通百姓满意的投递工作进行到底。17个春去秋来中,他投递的各类邮件多达40.82万多件、报刊约461.23万份,及时妥投率100%,客户满意率100%。一步一个脚印,凭借自己爱岗敬业、扎实肯干,2020年他被评为了省劳动模范,创造了属于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在日复一日的投递工作中,刘建华觉得真诚对待客户是至关重要的。在他的心里,邮递员要做好投递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情系万家,信达天下”。他始终践行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用实际行动赢得客户的信赖与支持。
说起刘建华,家住常宁市泉峰办事处泉峰社区的罗德春老人总是赞不绝口。多年前寒冬里的一天,他跟往常一样将报纸准时送到罗老家里,当天罗老不在家,便将报纸从窗户塞了进去。第二天,罗老说报纸没有收到,还埋怨他工作不负责。面对误会,他没有跟罗老再做过多的解释,而是自掏腰包从报刊亭买了那份报纸再送给罗老。后来,罗老的老伴得知此事后,赶紧澄清误会。原来是罗老的老伴回家后顺手将那份报纸收了起来,没有及时告诉罗老。弄明真相后,罗老内心非常惭愧,还就此事专门向他表示歉意,并逢人就夸他为人厚道、服务周到。
常宁市城南社区的五保户张熙红是位残疾人,他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报刊,从中了解“天下事”,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虽然经济拮据,但张熙红却长年坚持省吃俭用挤出钱来订阅报刊。刘建华内心对张熙红很是佩服,为了减轻张熙红的负担,刘建华会主动垫付报刊款,有时还是大手笔,此举让张熙红一直感激不尽。而刘建华总是安慰和鼓励张熙红,困难只是暂时的,生活一定会慢慢好起来。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刘建华就是这样以自己的初心与坚守,赢得了百姓的信赖与口碑。
与同事的情谊
5月11日,参加完刘建华的追悼会后,笔者驱车到了他生前工作的常宁市邮政分公司邮件处理中心普邮班。当时,我分明感受到现场气氛的凝重,尽管投递员个个都在忙碌着,但大家还是难掩失去刘建华的悲伤。在这个小团队里,刘建华是大家的“主心骨”,虽然不是班长,但大家都亲切地称他“班长”,这完全是大家发自内心对他的尊重。
同事们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向刘建华请教,每次他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同事家中如果有了红白喜事,他总是鞍前马后发动大家共同参与,营造融洽和谐的氛围。同事间若是有了小摩擦,大家都愿意找他评理调解,而他也乐于主持公道为大家化解矛盾。在同事们心中,刘建华就是一个活脱脱的“邻家大哥”。
周发青忍不住留着热泪哽咽道,自己原来在常宁市官岭邮政支局跑乡邮,刚调过来时很不适应城市的投递工作,他内心十分焦急。刘建华见状后便主动承担起“师傅”的职责,将自己掌握的报刊分发、邮件处理方法传授给他,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快速处理疑难包裹、无着信件,让他很快就适应了城市邮政投递工作的节奏,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普投班代理班长陈辉动情地回忆起刘建华的点点滴滴。今年疫情期间,班里有位同事居家隔离,人员出现阶段性短缺,刘建华就会主动做好卸车、分拣,确保了工作正常运转不受影响。每年的“双11”“双12”和春节对邮递员来说都是“大考”,刘建华总会在快速完成自己的投递任务之后,主动帮助那些忙不赢的同事投递快包,大家对此非常感激。
刘建华的纯朴犹如山坡路边的小草,他用一生的赤诚对邮政对客户留下了无限大爱,用一生的热情在邮路上洒下了一片霞光。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刘建华就这样用17年的坚守担当展示了绿色的风采,书写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传奇。
来源:衡阳市总工会
作者:宋美君
编辑:谭如茵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