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论|充分发挥金融政策的综合效力 大力支持衡阳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金融政策是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为实现特定的管理目标而作出的综合性决策,是稳定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撑,在促进经济增长和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杠杆作用。如何用好用足用活各项金融政策,激发金融活力,盘活金融资源,发挥好政策的综合效力,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要使命和重大课题。

一、发挥金融政策综合效力必须深刻领会金融政策的丰富内涵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局势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近期,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及时推出并有序实施了一系列助企纾困金融政策,全力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与此同时,各部门正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有效性,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让市场主体“真解渴”。总体来看,近期出台的金融政策主要呈现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政策出台的频率之高、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一是从政策出台频率上看,对近两个月来出台的金融政策进行梳理可以看出,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单独或联合其他部门共30余次通过印发文件、专题会议等形式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二是从政策支持力度上看,人民银行于4月15日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长期流动性约5300亿元。同时,一季度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净投放长期流动性4000亿元。向中央财政上缴的结存利润8000亿,相当于降准0.4个百分点。三是从政策覆盖范围上看,紧紧围绕中小微企业、房地产市场、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个人消费、个体工商户、能源保供、水利基建等领域,出台了大量的金融支持措施。

(二)注重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靶向功能,实现精准滴灌。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注重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如相继推出了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以撬动社会资金促进科技创新;400亿元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以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增加1000亿元再贷款额度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储能等。与此同时,人民银行还推出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物流交通运输、仓储等企业融资,加大对货运经营者的帮扶。

(三)注重引导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强化对受困主体的金融支持。5月20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年期LPR维持在3.7%,5年期以上LPR为4.45%,较4月水平(4.6%)下降15个基点。整体来看,LPR改革有力推动了实际贷款利率明显持续降低,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长期困扰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衡阳为例,截至4月末,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4%,较年初下降0.2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8%,较年初下降了0.46个百分点。同时,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还明确要求,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力争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对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理采用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现抽贷、断贷。

二、发挥金融政策综合效力必须注重把握好三个原则

如何确保金融政策执行不出现偏差,确保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全市金融系统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安全性原则。

(一)市场化原则。全市金融系统执行金融政策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在提高中小微企业信贷的比重,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要坚持市场化原则,深入企业、园区开展调研,充分了解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和还款压力,调研各个行业受疫情影响情况,对症下药,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切实为企业纾难解困。

(二)法治化原则。全市金融系统要坚持规范经营,对有贷款需求的企业,要按照政策规定进行严格的审查,确认企业确实本身是经营正常,但因受疫情影响造成现金流紧张,资金周转困难,导致阶段性经营困难。对有贷款展期和续贷需求的企业要按照依法合规原则开展审查。如对受疫情影响企业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虽属于阶段性鼓励政策,但必须坚持相应的条件。

(三)安全性原则。全市金融系统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制定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策略,提升信贷风险识别准确率与处置效率。牢牢守住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加强对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等职能部门的协同,将风险管理常态化。统筹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扩宽资本补充渠道,及时做好资本补充,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发挥金融政策综合效力需要切实增强四种意识

如何使各项金融政策更好地在衡阳落地生根,全市金融系统务必要增强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超前意识、合作意识。

(一)增强大局意识。全市金融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补短板、跨周期调节的作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主动发力、多作贡献,股份制银行要充分挖掘潜力、扩大投放,大型城商行要发挥区位优势共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农商银行、村镇银行要坚守市场定位增加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各金融机构要主动转变理念,从“不愿贷”转变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切实承担主体责任,调动各方面力量,整合各项资源,高效对接有效信贷需求,强化政策传导。

(二)增强创新意识。全市金融系统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已经推出2类170种专项产品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进一步积极推进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金融业务以及金融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要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多元化、特色化、差异化,推动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向中小企业、园区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延伸。要坚持立足实际,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紧跟全市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金融新产品,着力唱好戏、多助力。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效,从“能贷”转变为“会贷”,稳步扩大企业信贷规模,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确保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增强超前意识。在当前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均出台了大量的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政策举措,这对金融机构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否用好各项政策机遇,考验金融系统的责任担当和能力水平。全市金融系统要进一步增强超前意识、树立超前理念、做到超前谋划,主动化危为机,加强自我变革,积极创新突破。要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善于从全局的角度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要培养敏锐的机会眼光,善于在发展中抢占先机、拔得头筹,力争成为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头羊。

(四)增强合作意识。全市金融机构要树立共赢思想,实现互促互进、合作共赢,共同画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心圆”。一方面,金融机构之间要加强合作交流。要在社会民生、产业建设、产品创新、渠道共享、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在业务模式创新、客户服务增值、品牌价值提升等方面加强交流,共同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强与经济管理部门的合作。紧盯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统筹做好资金供给,确保项目建设滚动接续、推进有力。同时,还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挖掘、引进新项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四、发挥金融政策综合效力必须着力做好四篇文章

发挥金融政策的综合效力最终要落实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面来。全市金融系统要紧紧围绕稳定发展、民生福祉、特色产业及中心化建设四个方面大做文章。

(一)围绕稳定发展做文章。全市金融机构要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夯实经济发展的根基。要确保贷款总量稳定增长,切实抓好当前和下阶段的信贷工作,积极挖掘新的项目储备,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保持信贷总量增长的可持续性;用好用足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突出直达性和精准性;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助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接续工作,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主动跟进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对符合续贷条件的企业积极给予支持。

(二)围绕民生福祉做文章。全市金融机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大社会民生领域信贷投放力度,为包括养老、托育、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加快构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将更多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领域聚集;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落实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执行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落实预售资金监管政策要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完善金融服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全市金融机构要围绕做大“一核两电三色四新”产业的核心,立足衡阳14条区域产业链,推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去,助力特色产业做强做大。实施专项优惠政策,实行“一链一策”,要在专项信贷资源配置、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内部激励考核、内部转移定价等方面,明确专门的支持政策;强化银担保协同推进,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建立特色产业“一对一”主办制度,发挥银保担协作效应,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立体式”金融服务。创新产业链融资服务模式,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机制,结合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特点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加强供应链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和存货等融资服务。

(四)围绕中心化建设做文章。全市金融机构要坚持立足衡阳实际,为衡阳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名副其实的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金融力量。要紧紧围绕衡阳中心化建设目标,以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为重点,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专利权、专属设备抵质押贷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业务。推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惠利率、优惠考核的“四优服务”,加大科技型企业信贷投放力度。持续开展引进高层次人才金融服务专项行动,创新高层次人才专属信贷产品,为科技人才、科技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缓解融资难题。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蒋国政

来源:红网

作者:蒋国政

编辑:蒋楠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2022/06/10/1137598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