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城管系统人员和“衡阳群众”志愿者清理湘江东岸亲水平台淤泥。
珠晖区推行沿街门店商户“门前三包”责任制。
珠晖区组织开展“道德讲堂”等传播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明创建的强大合力。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唐兰荣 衡阳报道
今年7月13日清晨,湘江洪峰过后,衡阳市珠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及时组织城管系统人员和“衡阳群众”志愿者,一同对湘江公铁大桥至风帆广场段约1500米长的亲水平台上淤积的约20厘米厚的龟裂状泥块进行清理。一上午,900吨淤泥和杂物被清除,还市民一个良好的亲水平台和休闲步道,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清”出了一个美丽的城市。
这与珠晖区坚持不懈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密切相关。
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如何使创文工作常态化是一道必答题。为此,珠晖区始终坚持以构建文明城市的长效机制为目标,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标准纳入标准化治理体系,统筹实施“三化”治理(社区治理小区化、小区管理物业化、物业管理法治化),“一核五入”里巷工作法(以党组织为核心,划片入网、建好微阵地;走访入户、开展微行动;守望入里、设立微岗亭;恳谈入巷、推进微项目;服务入心、实现微心愿),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珠晖“在推进衡阳中心化进程中引领先行”的重要抓手,扎实有效开展“五大行动”,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各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坚决摒弃被动应付、突击迎检的心理,不搞‘一阵风’,打好“持久战”,真正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大街小巷,都是表里如一、创建与常态如一、点上与面上如一,体现出现代城市应有的精气神。”创建工作启动之初,珠晖区委、区政府一再强调。
——领导机制常态化。健全“一把手”责任制,是建立长效机制的“牛鼻子”。该区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进一步理清责任分工,整合力量,不断充实创建工作组织机构,高标准、严要求,定期开展工作部署和创建推进会,进一步明确工作标准、时限要求和保障措施,做到任务确定、责任清楚、人员明确,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创建工作。
——创建机制常态化。每年都将创建任务分解到街道(乡镇)和区直相关责任部门,按照《珠晖区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考核奖惩办法》考评奖惩,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同时还制定了《区级领导和区直单位网格化联点包干工作实施方案》和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方案,通过制度建设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创建活动常态化。该区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的理念,开展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持续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清理街道、社区、楼栋“牛皮癣”,做到“扫干净、摆整齐、守秩序、讲文明”;持续推进机关党员干部参与社区治理,帮助解决联点社区在文明创建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协助开展疫情防控、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及文明劝导等工作;持续开展社区环境、交通出行等各种不文明乱象整治,便利群众出行;持续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维护、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让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去年来,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满意度超过98%。
——宣教督导常态化。策划开展“身边雷锋衡阳好人”“‘双创’路上·文明商户说”“‘双创’路上·书记们说”等宣传活动,并组织开展“学国学诵经典”“道德讲堂”等传播活动,提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点赞率,营造创建浓厚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明创建的强大合力。各级“道德讲堂”共举办活动1100余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累计达到6.5万人。同时,该区还组成3个联合督查组,坚持问题导向,常态化监督检查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并采取“一周一例会、一月一督导、一季一讲评、半年一奖惩”的方式,将101个测评点实施网格化管理,及时通报曝光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并督促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以预见,随着创建工作不断深化,作为“雁城发源地”的珠晖,将会展现出越来越好的城市形象。
来源:红网
作者:唐兰荣
编辑:宋美君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