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饭 衡阳菜②丨为什么外地食材做不出正宗“衡阳味”?

▲晾晒衡东黄贡椒。曹正平摄

为什么深圳“农耕记”、北京“菜根香”等餐饮名店已做到大咖级别,仍然要千里迢迢从家乡衡阳收集干豆角、白辣椒、无渣生姜等食材?

为什么没有黄贡椒,衡东土菜就会失去感觉?

为什么用茶油爆炒土鸡,味道才能达到巅峰?

……

连串“为什么”,揭示了一个不成文的“法则”——只有用衡阳本地优质食材,才能炒出正宗衡阳味道。

当然,用外地食材也能炒出衡阳菜,但只能炒出形态,炒不出灵魂。

衡阳食材自带鲜明地域标签

每种食材的原产地,都是大自然的精心安排。

如果说纬度是横坐标,气候与土壤是纵坐标,两个坐标锁定的地点,就是某种食材的最佳生长地。

在这里,土壤、光照、雨露、温度、地气,乃至采摘收捕……一切适合动植物食材生长的最佳要素,大自然都分毫不差地配给,天作之合,方能造就卓尔不群的食材品质。

所以,但凡优质食材,都会贴上鲜明的地域标签。离开了这个特定生长区域,食材或许也能茁壮成长,但品质普遍都会打折。

衡阳,名闻遐迩的鱼米之乡,物华天宝的灵秀之地,水系密布,丘陵纵横,土壤肥沃,鸡、鸭、鱼、猪、大米等食材出产丰富,衡阳湘黄鸡、耒阳大和草鱼、衡阳县寺门前猪、祁东黄花菜等皆获国家农产品地理认证标志,品质上乘。

▲衡阳是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农家乐里圈养的湘黄鸡。

▲衡阳湘黄鸡品质优良。胡兴姬摄

▲祁东黄花菜。谭伟摄

▲祁东黄土铺镇村民晾晒黄花菜。曹正平摄

任何一道美食,都是食材与厨艺的结晶。

衡阳菜之所以味美,除了厨师精湛的手艺,食材的优良品质也占极大权重。

衡阳菜历来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它鲜香辣的味觉体验背后,是高品质食材的有力支撑。综观衡阳土头碗、小炒肉、茶油炒土鸡、活水煮活鱼等传统名菜,无一不是鸡、鸭、鱼、猪等主料食材的升华。

衡阳菜之所以是衡阳菜,还在于配料的个性化,或者说,很多配料就是衡阳独有。“橘生淮南为橘”,如果引入外地种养,离开了衡阳独有的气候环境,大概率是“橘生淮北为枳”。

“衡阳味道”之源是优质食材

茶油、辣椒、米酒——这是构成“衡阳味道”独有的配料“三宝”。

衡阳是“小炒之乡”,小锅小炒,翻炒颠锅,食材和配料在锅里受热均匀,更易入味,菜品油亮色艳,香辣鲜明,食材新不新鲜,一眼就可辨识。

▲衡阳是茶油核心产区。彭斌摄

▲衡阳茶油如同“液体黄金”。谭仕摄

中国茶油看湖南,湖南茶油看衡阳。无论油茶树的种植面积,还是茶油的品质和产量,衡阳都居全国之冠,是中国茶油的核心产区。

衡阳茶油是珍贵的保健型木本油。茶油拥有高达230℃的烟点,为小炒手法提供了广阔的“施展舞台”。在高温快炒下,茶油能牢牢锁住食材的鲜美,赋予食物特有的清香,保健功能也不会随高温丢失,所以,茶油是鸡、鸭、鱼、猪、牛肉等荤类食材的“黄金搭档”。

石鼓区松木塘107国道边一家土菜馆,曾靠一道“茶油炒土鸡”立店,每日翻台无数,这道菜如果换其他油炒,即使土鸡还是那只土鸡,味道总会差点意思。

衡阳人嗜辣。若非特殊菜品,离开了辣椒,衡阳菜就失去了灵魂。

衡阳厨师的开阔视野、缜密的烹饪逻辑、细腻的技术手法,也体现在辣椒的选择使用上。同样一桌菜,在同样嗜辣的江西赣州,厨师仅用三四种不同类型的辣椒;而在衡阳,厨师对辣椒的使用,则达七八种之多。

所以,相比外地的厨师,衡阳厨师须懂得不同菜品搭配不同辣椒,使之与食材“性格”相投,比如,小炒肉要用衡阳本地土青椒,生炒羊肉要用衡东黄贡椒,爆炒卤牛肉要用干辣椒,口味小龙虾要用小尖椒……

▲黄贡椒和米酒。彭斌摄

▲衡东三樟黄贡椒种植基地。

▲衡东黄贡椒皮薄肉厚,皮肉不分离。周围摄

在衡阳辣椒之中,以衡东黄贡椒最为独特,久负盛名。在衡东,又以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三樟黄贡椒”为正宗。

衡东县供销社监事会主任、衡东聚味堂公司科技特派员李应龙介绍,“三樟黄贡椒”得益于湘江冲积而形成的特殊沙性土壤,黄贡椒颜色橙黄,外观有骨节感,皮薄肉厚,皮肉不分离,辣口而不辣胃。

“三樟黄贡椒”不但满足了衡东土菜辣度的需要,其金黄的颜色,也为菜的品相加分不少。

“外地也能种衡东黄贡椒,但要么不辣,要么皮肉分离,炒熟后不软,皮硬,嚼之皮感明显,与正品口感相去甚远。”李应龙说。

因为有天造地设的鲜明标签,所以激发“衡阳味道”的个性化食材,是外地无法复制的。

▲晾晒新鲜渣江米粉。

▲衡阳县长乐红薯粉晶莹剔透。唐和平摄

▲衡山香干。 黄笑萱 摄

湖之酒香甜可口,既是去腥增鲜的“秘密武器”,也是风味独特的地方名酒;条根白柔软味甜,“油渣炒条根白”是下饭神菜;藠头雪白滑嫩、香气浓郁,是活水煮活鱼的、各色腊味的“黄金配角”;祁东槟榔芋粉鲜甜糯,蒸肉、糖醋、爆炒、煮汤、拔丝皆为美味;常宁无渣生姜肉质细腻、嫩脆多汁、姜味香浓,是茶油炒土鸡、小炒肉等菜品的“最佳伴侣”;衡阳县长乐红薯粉条色泽黄亮,柔软爽口,久食不腻,既可作早餐,又可作菜肴;台源乌莲清香粉糯,是制作银耳莲子羹的最佳选择……

这些衡阳本土优质食材,无论是主料还是配料,都是“衡阳味道”之源。

对于食材来自原产地的美食,我们都必须报以敬意,因为,它们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治愈思乡情的一味“良药”

对于身在异乡的衡阳人而言,衡阳菜是一味治愈思乡之情的“良药”。

因为,身在他乡,“胃”在故乡。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脑海中的家乡味道熟悉而顽固,这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千里之外的他乡,另一头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一道菜品,只需尝一口,便知食材是不是衡阳出产的正品。

吃到家乡味,最能解乡愁。但,食材以鲜为要,怎样才能抢“鲜”从农田抵达外地游子的餐桌,一解乡愁?

在衡东县聚味堂食品有限公司,几乎每天都有衡东黄贡椒脆肚、黄鳝炒蛋、衡东土头碗等预制菜,通过物流冷链车发往全国各地。购买者只需拆开包装,按提示步骤操作,便可在家轻松炒出正宗衡东土菜。

“聚味堂”董事长、衡东县土菜行业协会会长郭思中介绍,去年,公司预制菜销售收入达1.6亿余元,其中衡阳本地市场约2000万元,其余1.4亿元来自外地市场。

▲“梦缘食品”加班加点生产。

离“聚味堂”40多公里的珠晖区茶山坳镇黄洲村,衡阳梦缘食品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加班加点生产,热情如三伏天的高温。他们利用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金甲岭鸡萝卜,做成开胃下饭的“外婆菜”,通过网店热卖,全年销售收入约5000万元。

生鲜、干货、腌制、烘腊……聪慧的衡阳人想方设法,让衡阳优质食材以各种形态,源源不断走出衡阳,端上外地衡阳人的餐桌,拉近他乡与故乡的距离。

有种幸福叫“吃到了家乡的味道”,离家乡越远,这种幸福就越浓。

文/全媒体记者 王靖 向吟吟 图/周围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王靖 向吟吟 周围

编辑:宋美君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