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南:“小丘”变“大田”高标准农田建设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片片稻田成方成块、开阔平整。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

红网时刻 通讯员 伍品 尹朝辉 宁晨杰 记者 石珊 衡阳 报道

近日,在衡南县咸塘镇高桥村,种有60余亩水稻的种粮大户万衡生又来到田间地头查看水稻长势。“以前水难得进,机械也难得进,全部要用人工种田,现在渠道、机耕道修好了,田搞得很平整了,省工又省力。”万衡生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项目在该村建设后,他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衡南县通过平整土地、新修渠道、修建机耕道等方式,让“小瘠丘”变成“大沃田”,让农业生产更加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为粮食安全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从高处俯瞰,一片片稻田成方成块、开阔平整,一条条宽敞便利的机耕道纵横交错,一股股清泉进村入田,一幅现代化农业发展蓝图已然在望。

衡南县咸塘镇高桥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唐新国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搞成之后,这三个组的老百姓是相当高兴,高桥还有另外22个组,而且也有千多亩符合条件的,都在跟我们申请这个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后,通过“小并大、短拼长、陡变平、弯改直”等措施,将原来零星分布、条块分割、高低不平的土地进行归并平整,共有耕地375亩,比原有耕地增加了20余亩可耕种面积;新建渠道近1600米,让过去的土水沟变成了现在的水泥沟渠;通过扩宽、加高、铺设碎石,让过去的小田埂变成了宽敞的机耕道,为高桥村现代化农业发展打牢基础。

衡南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23个乡镇(街道),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建设规模达66.56万亩,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耕种新模式,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为粮食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来源:红网

作者:伍品 尹朝辉 宁晨杰 石珊

编辑:谭倩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2022/09/14/1182702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