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秸秆变“肉” 衡南县这位农民养牛有一套

农民们肩提手扛将秸秆捆一捆一捆送上田埂上的三轮车,垒起金黄色的小山。

在这里,秸秆“变废为宝”,成为了肉牛的“口粮”。

红网时刻 记者 王敏 通讯员 谭明星 康廉泽 衡阳报道

当前正值中晚稻收割时节,农户在收获丰收喜悦的同时,也“收获”了一堆“废品”——秸秆。

焚烧秸秆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还容易引发山林火灾,所以秸秆焚烧行为已被禁止。那么,“秸秆该如何处理”成了农户们遇到的一道难题。

在衡南县宝盖镇散市村第二十四组一个养牛专业户那里,记者找到了秸秆处理的优秀“作答”。在这里,秸秆“变废为宝”,成为了肉牛的“口粮”,既避免了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还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9月30日,衡南县宝盖镇散市村,两台秸秆打捆机在稻田里穿梭,一块块方砖一样的秸秆捆,随着打捆机的轰鸣,点缀着丰收的田野。农民们肩提手扛将秸秆捆一捆一捆送上田埂上的三轮车,垒起金黄色的小山。这副人与自然的和谐场景,构建了秋收最美的画卷。

“这两台秸秆打捆机是我们今年新购置的‘宝贝’,花了40几万,极大增加了我们秸秆打捆的速度,降低了我们人力成本。”扛这一捆秸秆正往三轮车上扔的廖道君一脑门的汗,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一边干活儿的他,一边向记者介绍起了他的“生意经”。

2015年6月,廖道君创立了衡南县鑫发农机农技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专业从事肉牛养殖,7年来,出栏量逐年上升,年产值也不断增加。在他看来,企业当前发展良好的原因跟他的“新技术”密不可分——

将秸秆、牧草、稻壳、笋壳等搅拌后通过特有配方发酵,自配新型高端饲料——这种饲料能增加蛋黄颜色、降低胆固醇、改善肉的风味,还能提高牛的抗病能力,有利于牛保持健康快速的生长。

“用秸秆做成饲料后,每头牛每天大约能省5元钱的饲料费,我们现有1000多头肉牛,你想想看我能省下多少的饲料成本?秸秆是我舍不得烧的‘香饽饽’!”廖道君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从8月中旬开始,合作社就开始抢抓晴好天气,上门为宝盖镇的种田农户们“清理”秸秆,目前已经收集了500多吨秸秆,预计今年能收集1000吨以上。

“将杂草、稻草或牧草氨化处理后喂牛,牛粪发酵后喂鱼,塘泥作农田肥料……”除了能实现经济效益以外,廖道君的因地制宜,通过“牛—沼—果(鱼)”“种—养—加”和“牛—鱼”等生态循环模式,还实现了农业种养结合、生态循环。2020年,廖道君被评为“湖南十佳农民”。

廖道君向记者透露,他的“新技术”受到了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正在争取全方位的更大的政策支持,很有可能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推广。

“小秸秆”中蕴藏着大能量,秸秆的绿色归宿,践行着“两山论”,我们看到,衡南县正在“蓄势出发”。

来源:红网

作者:王 敏 谭明星 康廉泽

编辑:宋美君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2022/10/03/1189782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