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南县粮食生产迎来丰收。
颗粒归仓。
大棚育秧。(资料图)
红网时刻 记者 石珊 通讯员 王小娜 衡阳 报道
11月2日上午,在衡南县咸塘镇高桥村宏元农技农机合作社,数台收割机正在田间繁忙地抢收晚稻,一颗颗金黄色的稻谷不断地从收割机里倾向装粮车。
合作社的负责人李清林高兴地告诉记者:“虽然今年遭遇极端天气,还好我种的1000多亩晚稻并未受到影响,目前已收割80%以上,根据已收割的晚稻估算,平均亩产达到640公斤以上。”
2022年以来,衡南县坚决扛牢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多措并举、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全年完成早稻播种面积45.34万亩、中稻(一季晚稻)播种面积27.88万亩、晚稻播种面积50.01万亩、旱粮播种面积15.9万亩(其中大豆2.9万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生产面积,粮食生产稳步提升。
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解决“谁来种”
近年来,衡南的专业种粮户、专业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农机替人”程度化不断加快。目前全县的种粮大户正在逐年增加,全县30亩以上种粮大户4059户,比上年增加19户。同时,衡南县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今年该县投入粮食生产农机具约2.35万台,为全县粮食生产提供机具支撑。
受益于农机购置补贴和县级累加补贴,专业大户和合作社报废旧农机、购置新机具的热情不断高涨。据统计,今年来全县共推广引进履带式拖拉机81台、高速插秧机35台、有序抛秧机16台、无人植保飞机31台、收割打捆打包一体机19台,不断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持续优化粮食种植结构,解决“种什么”
今年来,衡南县采购30万公斤早稻种子、45万元集中育秧物质(软盘、硬盘、拌种剂)免费发放给示范片农户,并按照省市政策对早稻集中育秧及机插机抛等社会化服务予以补贴。
2022年,衡南粮食生产结构呈现一些新变化,行政推动“单改双”。同时市场驱动“普改优”,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全县优质稻普及率达98%,其中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50.01万亩,比上年增加5.01万亩,增幅11.13%,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普改优”。
衡南县还以粮食产业协同创新为契机,加速推动水稻种植品种由“散、乱、杂”向“整、精、优”转变,“早加晚优”模式早稻重点推广适宜米线、饼干加工的富含高直链淀粉的湘早籼45号、湘早籼32号等品种,中晚稻发展桃优98、野香优莉丝、泰优390、又两优龙丝苗、昌两优8号等优质稻米品种,依托订单农业带动“一村一品”发展。
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品质,解决“怎么种”
如何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品质?衡南县大力推动粮食种植朝“低污染、无公害、有机绿色”方向转变。
该县大力治理重金属污染确保镉降低,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通过VIP+N的农艺措施包括选择镉低积累品种、施用石灰、有机肥、土壤调节剂、清洁灌溉水、稻草离田等综合措施来降低土壤和稻米中的重金属含量。
如何减少农药残留确保无公害?衡南设立了33个县级绿色防控示范区核心示范点,总面积有2.5万亩、辐射面积45万亩,大力推广采用农业统防统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较上年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1%,限用高毒农药,让稻米品质得到有效保证。
在提高土壤肥力确保绿色生态,该县今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200万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全县重点打造“清泉农夫”公共区域品牌,认证了11个绿色生态大米系列,如硫市坑、紫沐、伟利金鑫、展望喃油粘等。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解决“必须种”
走进衡南县乡镇村落,“抓实早稻生产稳产,就是为祖国站好一班岗”“种好责任田,为国做贡献”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为营造全员动员、全民参与、全域推进的粮食生产氛围,衡南县广泛开展以“粮食生产”为主题的屋场恳谈会,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的思想理念和爱国情怀,做到了“户有公开信、组有标语横幅、村有广告、路口有宣传牌”。
如何责任到人?在衡南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在纪委监委的有力监督下,衡南县全面压实县镇村组四级责任,任务分解到镇到村到组到农户,县镇村组四级干部实行层层捆绑“四包”责任制。同时,该县先后召开全县粮食生产大会、早稻集中育秧推进会、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推进会、全县推进早稻生产座谈会;有序开展全县粮食生产督查、耕地抛荒督查、生产面积核查。
衡南县还系统出台《衡南县2022年粮食生产意见》《衡南县2022年早稻集中育秧实施方案》等文件,统筹推进粮食生产各项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衡南的早稻和中稻均已稳产入库,晚稻也已收割95%以上。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王小娜
编辑:谭倩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