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黄:
在第五届中国歌剧节现场,常宁市歌舞剧团的红色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谢幕之时,观众大声喊出:“常宁歌剧后继有人!”这次荣誉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怀抱艺术初心的一种使然,更是传承中国歌剧精神的一份必然。
▲ 红色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亮相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图片来源:第五届中国歌剧节)
日前,第五届中国歌剧节的24部参演剧目,已全部完成现场演出,共计4万余名观众走进剧场,线上播放总量超过1.75亿。
其中,有一个县级剧团在全国脱颖而出,站到了中国歌剧的“最高殿堂”。他们让一段真实的革命故事,以歌剧形式“活”在舞台上,这是地方文艺与红色历史交融的光辉时刻。
这部歌剧便是常宁市歌舞剧团的原创作品《八百矿工上井冈》。5月23日至24日,它作为湖南常宁红色经典歌剧、湖南省唯一选送剧目、全国唯一一个入选的县级剧团作品亮相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上周,该剧已在衡阳公演。
县级剧团,凭什么行?
困难,往往伴随着机遇一并“打包”送到。
清明时节,一个小雨初歇的午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午休的平静,常宁市歌舞剧团的许似旭点开手机,一边跑一边喊大家赶紧看——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参演剧目名单正式公示,剧团的原创作品《八百矿工上井冈》赫然在列。
正当大家还在兴奋围观、竞相转发之时,剧团团长陈少辉紧锁眉头,掩上办公室的门,任由“炸开”的情绪在门外欢快四散。
对于剧团每个人来说,受邀参加“中国歌剧节”那可是从业生涯中最好的殊荣,然而中国歌剧节的剧目时长要求80分钟以上,且需要乐队现场伴奏。当时,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时长只有55分钟……这个调整难度,恐怕没有谁比陈少辉更清楚了。
修改剧本、增加伴奏、遴选演员、重新排练……时间紧、任务重。陈少辉估摸着,如果大家要在5月21日按时出发,那么必须在45天内完成所有创排。
“这份荣耀,我们整整等了87年!这是几代常歌人的夙愿,前行路上没有退缩二字。”陈少辉的话斩钉截铁。
▲ 红色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部分演职人员合影。
剧本再次完善后,担任作曲、指挥的73岁老团长陈经荣拿起钢笔,以每天工作18小时的速度,在17天内拉满“进度条”,完成了包括独唱、合唱、45件乐器在内200多页的总谱。
与此同时,剧团退休人员、音乐教师等众人前来助阵。一个县级剧团能有如此号召力,不仅因为国家级舞台的吸引力,还得益于老剧团的“魅力值”。
常宁市歌舞剧团成立于1936年,底蕴深厚、历史悠久。2012年,常宁市歌舞剧团改制成为常宁市歌舞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国有独资企业。
多年熏陶,让常宁百姓有着浸润到灵魂的歌剧情节。常宁这片红色热土,也有数不尽的鲜活题材,“常歌人”坚持创排,弘扬主旋律、走近老百姓。常宁市歌舞剧团也是全国少有的坚持创排中国歌剧的县级歌舞剧团之一。
▲ 红色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剧照。(阳正坤 摄)
其实,千万别小瞧了这个县级剧团,他们的起点一点都不低。剧团落户常宁时,演职人员主要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本省长沙等地,有不少知名人物,著名剧作家、诗人、戏剧家田汉曾亲临剧团指导。
在湖南被誉为全国歌剧的“绿洲”时,常宁歌舞剧团便是恪守原创的“一哥”。寒暑易节,87个春秋,一代代“常歌人”始终坚持歌剧创作,精品力作层出不穷。
全国剧团那么多,为什么是它?
“水口山来山连山,青山绿水河弯弯……”童谣天真清脆,幕布拉开,衣衫破烂、干瘦黢黑的水口山矿工们正机械地挖矿、托运,矿警一鞭鞭抽打在他们身上,老人、妇女、小孩无一不被奴役……
19世纪末20世纪初,湖南有色冶炼兴起,水口山铅锌矿大规模开采,催生了大批产业工人。他们在“三座大山”压迫下,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多次自发抗争,皆因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坚强的组织领导,最终均遭失败。
▲ 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会旧址——康家戏台。(图片来源:衡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1922年,水口山工人大罢工震惊中外,这是中共湘区委员会直接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红色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正是再现了宋乔生、耿飚等革命先辈领导水口山工人奋起反抗,开展革命斗争的那段红色历史。
参加第五届中国歌剧节的19部新创作品中,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共12部。河南歌舞演艺集团的《银杏树下》,讲述了红军家属红姑与红二十五军五个娃娃兵之间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甘肃省歌剧院的《呼儿嘿哟》讲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的故事,揭示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主题……
不忘过去,牢记历史,用歌剧的影响力,歌咏地方红色文化是文化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从国家级院团,到省市级院团,再到县级院团,均创作推出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歌剧作品,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已成为各级文艺院团的文化自觉。
除了常宁市歌舞剧团实力过硬之外,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地方文化艺术的大力扶持,对革命历史的高度重视,也是这部歌剧能够登上国家级舞台的深层原因。
▲ 红色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剧照。(阳正坤 摄)
当年,水口山矿区,有一个特殊的受压迫群体——敲砂童工,13岁的耿飚便是其中的一员。红色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在第五届中国歌剧节演出时,国务院原副总理耿飚的女儿耿焱也来到现场观看。演出结束,她给扮演童工的20多位小演员每人一个深情拥抱,“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了父亲当年受过的苦难”。
水口山八百矿工踏上井冈山后,还历经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最后仅有五人归来。当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水口山精神被具象化时,每个观众的心灵都受到强烈震撼。红色文化永不过时,这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蕴含着革命精神的独特魅力。
“这注定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这个剧演出的整体水平不输省级院团,在戏里可以看到真正的工农武装斗争场面,并感受到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
“中国歌剧研究会要敞开怀抱来拥抱你们这个县级歌舞剧团,这部乡土歌剧让我看到了上世纪原生态歌剧的影子。”
这些评论摘自第五届中国歌剧节“一剧一评”研讨会,红色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获得国家京剧院、中国歌舞剧院、中央歌剧院的知名歌剧“大咖”们一致好评。
▲ 红色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在衡阳精彩上演。(阳正坤 摄)
知名乐评人文硕在剧评中提到:“这注定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继区域歌剧《田垄之上》后,红色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再次诞生在衡阳这片神奇的土地,这意味着,二者合力填补了衡阳歌剧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歌剧史的空白。”
衡阳人民从不缺艺术生产力。民族歌剧《夏明翰》《田垄之上》、现代祁剧《荷花细雨》等乡村振兴题材作品荣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戏剧奖、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田汉新剧目奖”等,弘扬和谐社会的花鼓小戏《真情花开》、歌颂本土英雄的红色音乐剧《若兰》荣获“田汉小剧目奖”。
▲ 衡阳大型民族歌剧《田垄之上》亮相湖南艺术节。(图片来源:新衡阳)
任何舞台呈现,无不包含着对现实的思考和当下观众的需求。宣传革命先烈事迹,弘扬红色文化精神,让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滋养心灵,把思想文化建设融入现实生活,正是《八百矿工上井冈》鲜明的主题创意,这也使这台剧目登上“国家级殿堂”。
衡阳是艺术创作沃土,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衡阳湘剧、衡阳祁剧、衡州花鼓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衡阳丝弦。
艺术门类之丰富,艺术生产力之强,可以看出,衡阳的艺术成果在全省占有一席之地。这次荣誉,让我们对文化自信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已深深刻进衡阳人的骨子里。
螃白
大声呐喊,继续前行,亮出文化自信的底气。
来源:红网
作者:蒋楠
编辑:王新凤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