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师范学院:把甲骨文课堂搬进大寨社区

红网时刻衡阳7月10日讯(通讯员 谢炎伶 向思佳)“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7月8日上午,衡阳师范学院“星火筑梦”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志愿者在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大寨村的标志性建筑——侗族长廊里,给当地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语文课。

图片19.marked.png

衡阳师范学院“星火筑梦”社会实践团科普甲骨文知识。徐锐聪/摄

“1899年,清末学者在一种被称为‘龙骨’的中草药上,发现了细小的刻画。后经专家考证,这些刻画就是甲骨文。”课堂上,志愿者从甲骨文的发现出发,和孩子们分享了什么是甲骨文,古人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原因,以及国内目前甲骨文研究的成果等。接着,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围绕“甲骨文的构型规则”问题展开讨论,在学生分享奇思妙想的同时,志愿者顺势讲解古代汉语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书”理论。孩子们聚精会神,仔细聆听地志愿者的介绍,并认真地记录课堂笔记。

图片20.marked.png

大寨村的孩子们在认真上课。徐锐聪/摄

“请和你身边的小伙伴一起合作,发挥想象力,把你们找出来的图案变成文字吧!”在互动环节,志愿者首先出示了一张由各种象形符号组成的“山水风景图”。孩子们讨论激烈,争先恐后地回答道:“图片上有日、山、水三个字!”“我还找到了木、云和人。”接着,在甲骨文识字闯关活动中,志愿者展示了多个汉字的甲骨字形,孩子们热烈讨论、踊跃抢答,五花八门的答案引得现场笑声连连。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扎实掌握了文化知识,心里播下了历史文化的种子。

图片21.marked.png

大寨村的孩子们积极辨认甲骨文字形。徐锐聪/摄

下课后,孩子们簇拥到志愿者的身旁,好奇地问着与甲骨文相关的问题,久久不愿离开。来自长安营镇民族中心学校的二年级学生杨淳高兴地说:“老师的课很有趣,我不仅学会了很多生字,还知道了汉字从何而来。等我长大了,我也要成为一名志愿者,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图片22.marked.png

大寨村的孩子们在认真上课。徐锐聪/摄

“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能把自己在大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搬进大寨村,分享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们,我倍感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实践团成员向思佳在课后说道,“未来,我将继续扎实锤炼专业技能,积极传播祖国优秀的语言文字文化,为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谢炎伶 向思佳

编辑:王新凤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646741/54/1284174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
  • 健康衡阳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