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100万亩油茶丰收在望。
红绿相间、圆润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
一根根3米高的灌溉喷头正旋转着喷洒水肥。
常宁已带动近10万农户参与油茶产业建设。
红网时刻 通讯员 钱辉 记者 蒋楠 衡阳报道
金秋九月,油茶飘香。眼下,常宁100万亩油茶丰收在望。油茶树漫山遍野,红绿相间、圆润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成为秋收季节里一道亮丽风景线。待寒露、霜降时节到来即可采摘。
走进荫田镇衡头村湖虹农林农民专业合作社油茶水肥药治理一体化示范基地,一根根3米高的灌溉喷头正旋转着喷洒水肥,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油茶果挂满枝头,在水肥的冲刷下显得格外亮眼。村民们穿梭在茶林中正忙着除草、翻培土,基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
“以前一亩油茶林产果不超过200公斤,今年亩产有望达到500公斤,增产的秘诀就是‘油茶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我们是全市第一家采用这项技术的油茶种植合作社,明年将扩大油茶新技术使用面积。”负责人刘明湖自豪地介绍,“水肥药一体化 ”喷灌技术是一项将灌溉、施肥、喷药融为一体的新技术。通过管道和喷头形成喷灌,均匀、定时、定量喷洒在油茶林中,适时、适量满足油茶树对水分、养分和病虫害防治的需求,同时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人力投入成本,提高油茶果产量及含油率。
常宁素有“中国油茶之乡”的美誉,有着1700多年的油茶种植历史。据了解,全市现有油茶面积100万亩,2022年全市产茶油1.07万吨,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
油茶“丰”景的绘就,离不开常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发展。近年来,常宁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对标准化培育基地进行补助,近三年整合资金逾1亿元投入油茶产业建设,发放油茶贷款1.5亿元。推行油茶森林保险、种植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实行保费补贴。鼓励各种市场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林基地建设。通过财政大力奖补,群众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高涨。十年来,全市完成低改垦复油茶林40万亩,新造高产油茶林35万亩,成功打造了百里油茶产业带和百里油茶走廊。近五年新造高产油茶林18.3万亩,居全省首位。
坚持“标准化生产”,常宁制定了油茶生产和茶油产品质量两大标准,发布了全省首个茶油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常宁茶油》,甚至要严于‘国标’。”并成功创建全国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试点县、全国首个森林经营认证(CFCC)县(市)、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市)、常宁茶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首个森林经营认证市,油茶授粉意蜂驯化繁育技术获第四届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
坚持“科技兴油”,不断探索种植技术创新,是常宁致力于打造“中国油茶产业第一市”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常宁坚持把油茶作为兴林富民、推进乡村振兴的产业之一。为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基地建设向精深加工、品牌建设转变,创新经营模式,实现提质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延伸加工产业链,提升“中国油茶第一市”含金量,打响“常宁茶油”公用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品牌影响力,从而带动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油茶产业已成为常宁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绿色崛起的富民产业。据了解,全市共24个乡镇,其中有22个乡镇有油茶林分布。现有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的种植企业7家,3000亩以上的种植企业有6家……带动了近10万农户参与油茶产业建设。
来源:红网
作者:钱辉 蒋楠
编辑:王新凤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