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匠心筑梦⑦|黄震:工作中“锱铢必较”,从小白成长为技术能手

一身白色检测服,每天与各种试验器皿和设备仪器打交道,在玻璃器皿清脆的碰撞声中,凝神静气操作着试验仪器,透出对工作的投入和专注。这就是黄震日常工作的模样。

2006年,黄震从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之后,他决定回家乡衡阳发展,家门口的中核二七二铀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了他的首选。“当时被公司辉煌的历史所吸引,我立志投身核事业想干出一番成绩。”黄震告诉记者。

黄震是一个不善言辞、沉稳内敛的人,虽然话不多,却是标准的行动派。专业不对口,又是从零开始的技术“小白”,黄震迎难而上,在操作工的岗位上磨砺了8年。“我想趁着还年轻,多学习新知识,尝试一些挑战。”2015年,黄震又主动申请转岗,从操作工转到中控分析室做化学分析工。为了适应“赛道”转换,他重拾书本,刻苦学习理论知识,遇到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就查阅资料、请教师傅,认真琢磨,努力把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为了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在完成日常分析任务后,别人会去休息,可黄震仍然坚持待在操作室里,反复练习。

“称样、溶解到定容、显色、计算结果、数据填报一系列的环节,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需要精神专注。”黄震对待操作流程如数家珍。尽管工作机械而枯燥,每天都比较辛苦,尤其在夏天,黄震还要在900℃高温的马弗炉前,忍受着室内四五十度的高温工作,几个小时下来,身上的两层工作服都被汗水湿透。但黄震没有停止思考的脚步,他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反复探索新的实验方法,以提高检测效率。有时,光一个细节就要反复实验数十次。

黄震传承了前辈们严谨的工作作风。“每天开工前,都要‘全副武装’,戴好工作帽、口罩、橡胶手套,穿上检测服,然后仔细检查所有实验器材、仪器设备是否干燥。此外,还要将所有物品有序地摆放在桌子上。”黄震告诉记者,一切程序准备妥当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

谈及市总工会今年1月初举办的“十行状元 百优工匠”劳动和技能竞赛,黄震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大赛以理论考试与实操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实操命题为‘重铀酸盐中磷的测定’。我只是比较幸运,最终获得了核技术应用产业链化学分析工状元。”比赛主要考查选手实际操作精确度和准确度,选手需要规范操作检测设备、安全使用各类试剂,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样品测定、数据结果计算及原始检验记录的提报。

一句“幸运”带过的背后,是黄震不厌其烦地在实验室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操作步骤。他告诉记者,赛前他在练习时,磷的颜色偏浅,结果对标不太好。他通过及时请教前辈,和队友互相探讨,最后排查到了原因。“分析工作对数据准确性要求极高,样品溶解时间稍长了一些,就会导致结果不准确。做分析要精细,分毫必究”。他简短的话语折射着对工作的感悟。

记者问到黄震,给工作中的自己打多少分?黄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六七十分吧。”谦虚、低调的他身边却不乏赞美。同事和师傅给他贴上的标签都是“爱学习”“特认真”“肯钻研”......“大家工作中有什么难点、问题,都爱找黄震讨论、帮忙”,黄震的师傅吴敏和总分析室工段长彭海英都如是说。

去年12月初受疫情影响,科创检测中心30人的部门队伍缩减至11人,黄震主动请缨,扛下这场“硬仗”,24小时吃住都在厂区。“他一直以来就是默默地坚守在岗位上,毫无怨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作为黄震的同事兼领导,彭海英对他青睐有加。

时光不语,行稳致远。黄震已经在化学检验的岗位上干了8年,化学分析工是一个和数字较真的工作。因此,在工作中必须要“锱铢必较”。黄震说:“专注做一件事,并把它做到极致,我想,这也是工匠精神吧。”对于未来,黄震也有美好的憧憬,“希望以后能像师傅吴敏一样,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自己的团队,为厂里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来源:掌上衡阳

作者:胡苏 罗诗慧 王皓永

编辑:王新凤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
  • 健康衡阳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