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田生活民宿背靠竹林,面朝农田,纯白的外墙,硬朗的线条,看起来简约大气。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新凤 实习生 李馨瑶 通讯员 王峥 衡阳报道
盛夏的衡东,洣水汤汤,荷韵悠扬。7月18日上午9点,泊田生活民宿的主理人陈海滨又举起相机,镜头扫过纯白的民宿外墙,定格在远处竹林摇曳的光影里。
陈海滨喜欢用镜头记录家乡美景。
这条记录民宿日常的短视频,很快会出现在他的社交账号上——几年来,他发布的上百条衡东旅游景点、乡土风光和民宿生活视频,吸引了许多网友关注,不少人循着这些画面来到衡东,让这个湘南小城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
无人机镜头下的衡东县新塘镇潭泊村静谧美好。
而这一切的起点,藏在陈海滨那句“不是一时冲动”的返乡决定里。
这个曾在一线城市做过平面设计师、在东南亚闯过电商市场的青年,心里一直揣着个“白房子”的梦:给退休父母建个家,也圆自己一个田园设计梦。但大城市的闯荡经历,让他对返乡创业总有些犹豫:“怕家乡营商环境跟不上,怕小打小闹不被重视。”
2022年,33岁的陈海滨带着这份忐忑回到潭泊村,县领导一句“哪怕就一个小民宿,我们也当大事办”的实在话,彻底打消了他的顾虑。“在深圳时总觉得,只有大企业才有‘话语权’,但在衡东,我这小民宿的事,领导照样放在心上。”陈海滨表示。
民宿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浸润着陈海滨的智慧和汗水。
这份被平等相待的诚意,化作陈海滨亲手打造“白房子”的动力。背靠竹林、面朝农田的泊田生活民宿,纯白外墙配着硬朗线条,简约又大气,与村里的瓷砖房形成鲜明对比,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透着他的设计巧思。
游客在洣水河感受衡东秀美的自然风光。
“希望大家在这里慢下来,感受诗意田园生活。”陈海滨说,民宿开放后,不仅吸引了各地游客,连外国友人也专程来打卡。湖南师范大学的十多位老师更是常客,他们在院子里吹萨克斯、跟他母亲去菜园摘菜,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衡东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民宿独特的气质,还吸引了湖南卫视综艺《我们仨》的目光。2024年春天,节目组选定泊田生活民宿取景,可电压不稳成了难题。
县里当即协调电力部门,为民宿换了变压器——电压稳了,电器设备不掉链子,更给民宿未来发展留足了空间。“这份不看‘盘子’大小的担当,比任何政策都让人踏实。”陈海滨感慨。
在陈海滨的镜头里,衡东的美不止于自己亲手打造的民宿。他特意拍摄洣水的风光、稻田的四季、衡东土菜的鲜香,在社交平台上卖力“吆喝”。游客来了,不仅住民宿、赏风光,临走时后备箱总塞满了村民的土鸡蛋、黄贡椒、茶油——这正是他返乡时憧憬的画面。
衡东特产黄贡椒受到了不少游客的青睐。
“民宿不是孤立的,得带着乡亲们一起富。”如今,民宿带动5位村民长期就业,10余家农户靠养鸡种植增收,村里的老人再也不用清早赶集卖菜,家门口就能把农产品换成收入。
民宿开放以后,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住宿游玩。
这样的归巢故事,正在衡东不断上演。今年上半年,衡东县新增返乡创业人员1220人,新增投资额4.13亿元,越来越多青年像陈海滨一样,带着创意与热情回到家乡。
他们或开民宿、或做电商、或成为“新农人”,却都在用同一种方式回答:为什么回来?因为这里有尊重每一份努力的土壤,有让梦想扎根生长的养分。
夕阳下,陈海滨的镜头里,民宿白墙映着晚霞,游客与村民在院边谈笑。他知道,这些画面不仅是给网友看的,也是写给家乡的情书——青年归巢,带回的不只是创意,更是激活乡土的力量。而衡东的文旅新篇,正被这些滚烫的青春,一笔笔写得愈发鲜活。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凤 李馨瑶 王峥
编辑:王敏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