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0日讯(通讯员 李水华 卢莲子 张楚遥)为落实科技赋能教育的理念,7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智能科技体验活动在湖南交通工程学院举办。本次活动由该校“呵护青苗,筑梦成长”教育关爱服务团联合衡阳市蒸湘区妇女联合会、衡阳市蒸湘区本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策划,作为“青禾护苗行,童心向阳生”公益成长营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吸引了5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
志愿者正在操控机器人。
上午9时许,小营员们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综合实训大楼机器人展区。活动伊始,由该校志愿者操控的人形机器人以一段流畅的舞蹈表演拉开序幕,其精准的机械臂动作和灵活的姿态立即点燃了现场气氛。随后登场的四足机器狗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它不仅能够完成基础的行走、跳跃等动作,还能通过AI视觉识别系统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游戏,其拟人化的反应引得现场欢笑不断。
“这些智能设备的核心在于程序设计和传感器技术。”志愿者罗诗彦向小营员们解释道,“就像我们人类有大脑和感官一样,机器人通过编程获得‘思考’能力,借助传感器实现环境感知。”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一原理,活动特别设置了体验环节。在志愿者指导下,小营员们分组使用图形化编程软件,为教育机器人设计简单的运动轨迹。五年级的李同学兴奋地说:“原来编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看着机器人按照我的指令行动,感觉特别神奇!”
小营员们与机器人握手。
活动现场还展示了由该校学生自主研发的智能搬运机器人、3D打印作品等科技创新成果。在“机械探秘”环节,志愿者拆解展示了一套机器人传动系统,通过实物演示讲解齿轮传动、电机控制等机械原理,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
衡阳市蒸湘区妇女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是校地合作开展科普教育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将高校科技资源转化为青少年教育内容,既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也为培养未来科技人才奠定了基础。
“呵护青苗,筑梦成长”教育关爱服务团指导老师邓丽表示,此次活动以“三下乡”为桥梁,通过生动有趣的科普形式,将高深的科技知识转化为孩子们可感知、可体验的互动活动。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不仅让小营员们近距离领略了智能科技的神奇魅力,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探索创新的种子,激发了他们对科学世界的无限好奇。这种富有创意的科技启蒙教育,既彰显了科技惠民的社会价值,也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的“青苗”注入了温暖的公益力量,展现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来源:红网
作者:李水华 卢莲子 张楚遥
编辑:宋美君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