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祁东:河洲镇祥和村以工代赈 “赈”出双向奔“富”

微信图片_20250721105504.png

祁东县河洲镇祥和村村部。

微信图片_20250721105349.jpg

渠道雏型。

微信图片_20250721105356.jpg

莲藕种植。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张少荣 衡阳报道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祁东县河洲镇祥和村描绘出一幅“百名群众就业 千亩农田解渴”的生动画卷。以工代赈这一政策东风,吹进祥和村,为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赈”出了一条双向奔“富”的康庄大道。

祥和村作为祁东县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村,2024年,祁东县河洲镇祥和村水利设施以工代赈工程落地生根。总投资410万元,其中38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30万元由项目实施单位自筹。主要建设内容:改造沿G234国道渠道3200米以及清淤护砌池塘1口。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祥和村强化制度创新,让以工代赈不走样。制定用工计划,上岗前的专业岗前培训,薪酬发放监管,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遵循“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原则,优先吸纳返乡农民工、农村脱贫户(含易地搬迁脱贫人口)、返贫监测对象等农村低收入群体,为他们搭建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理想平台。让农村剩余劳动力、特殊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梦想。还制定了用工环节清单、务工清单、就业技能培训清单、劳务报酬发放4个清单,将可能出现的漏洞一一堵死。同时,建立起务工群众代表、村委会、项目专班、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局5方共管的薪酬发放监管机制,通过“施工带培训”模式,现场开展沟渠砌筑、涵管安装等技能教学,累计培训当地群众300余人次,培养出一批懂技术、能施工的本土人才,为乡村长远发展储备力量。有109名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日均务工收入达150元,实现了“建项目、促就业、强技能、惠民生”的多重效益,让村民的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新建渠道3100米,整修U型渠100米,涵洞200个,抗旱排涝能力的大幅提升,每年农业生产减少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解决了村内重点水源引调、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山塘水库环境治理等多年积压的历史问题。为农业发展、村民生活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产业促振兴,让以工代赈出“丰景”。把以工代赈作为产业发展的“催化剂”,融入产业发展全链条领域。今年2月,村两委成员3次前往湘潭对接莲藕种植大户,凭借以工代赈项目修整出的优良水利条件,成功吸引6名莲藕种植大户,以每亩350元的价格签订500亩土地流转合同。

曾经荒废的土地重焕生机,红白相间的荷花竞相开放,不仅扮靓了乡村,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大产业,促进了大消费。7月以来,游客络绎不绝,催生了2家民宿和3家农家乐,实现了第三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让祥和村这个曾经偏僻的小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展现出以工代赈政策在乡村发展中的强大生命力和无限潜力。

来源:红网

作者:张少荣

编辑:宋美君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646941/65/1514268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衡法在线
  • 法润衡阳
  • 教育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雁城警事
  • 红网小记者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文旅
  • 健康衡阳
  • 红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衡阳新闻
  • 头条
  • 书记
  • 市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