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阳市2025年第一次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圆满完成

图片74.png

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部署及培训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7月30日讯(通讯员 陈海红)7月14日-25日,衡阳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开展了为期11天的“湘江流域衡阳段”及蒸水、舂陵江等湘江衡阳段主要支流的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活动,为全面掌握衡阳市水生生物资源状况,科学评价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效果提供数据支撑。

2025年,是开展长江十年禁渔的第五个年头,湘江作为长江的重要一级支流,开展湘江流域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是系统评价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的重要举措,是开展水域生态修复的重要依据,对落实长江大保护、助力长江十年禁渔有着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图片75.png

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中渔获物。

7月14日,衡阳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安排部署具体监测工作,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的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在监测前开展了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技术培训。此次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站共布设湘江水域常宁市、湘江水域衡南县、湘江水域衡东县以及湘江中游舂陵江、蒸水等5个监测点位,按要求监测10天以上,每个监测点组织了监测专班,每个专班配置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监测人员2名、市县渔政执法监管人员2名、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技术支持人员2名、捕捞作业人员2名。

本次监测主要对布设点位水域的水生生物资源种类组成、资源状况、栖息生境状况等进行系统科学的调查监测。工作人员采用传统分类与智能识别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渔获物进行分类,测量其体长、体重等指标,并按照规定拍摄活体照片;同时监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渔业水质、水温等情况,全面监测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及变化趋势。

本轮监测共发现鱼类76种,其中包括叉尾斗鱼、长身鳜、暗鳜、波纹鳜、大刺鳅、鳖、短颌鲚等7种珍稀鱼类,本轮监测鱼类品种和数量较往年都有大幅增加,说明湘江衡阳段水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图片76.png

珍稀鱼类长身鳜(濒危等级:易危)。

近年来,衡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部署要求,深入推进禁捕退捕,统筹推进渔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下一步,衡阳市将引领建设一支专门从事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进行常态化水生生物监测,为人工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干预补充、调整优化野生种群结构,重构水生生态系统。同时加大湘江衡阳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濒危鱼类保护力度,并做好外来入侵物种监管工作。

来源:红网

作者:陈海红

编辑:蒋楠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646941/74/1516619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衡法在线
  • 法润衡阳
  • 教育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雁城警事
  • 红网小记者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文旅
  • 健康衡阳
  • 红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衡阳新闻
  • 头条
  • 书记
  • 市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