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巷观察纪实丨雁峰老街飘出鱼丸香:百年老铺用“摔打哲学”锁住江鲜本味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伍鑫泉 衡阳报道

在衡阳市雁峰区先锋街道仙姬大厦的转角处,“臻味周记衡阳鱼丸”的木质招牌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推开雕花木门,蒸笼掀起的云雾裹挟着鱼鲜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瞬间穿越回晚清的烟火人间。这家创立于清光绪年间的老字号,历经六代人坚守,将衡阳鱼丸从市井小吃淬炼成非遗瑰宝,用一碗鱼丸汤诠释着“色白如脂,鲜弹无骨”的美食哲学。

图片

鱼丸受青睐。

臻味周记的鱼丸制作技艺有着一套严谨细致的流程。清晨,新鲜送达的本地草鱼被师傅们精心挑选,只选用重量在 3-5 斤、肉质紧实的活水草鱼。处理鱼身时,先沿脊骨片下两侧鱼肉,用刀剔除鱼皮和细刺,将净肉放入清水中浸泡 1 小时去除血水,捞出沥干后用洁净纱布吸去多余水分。

制作鱼丸肉糜时,需搅打上劲,这不仅考验着师傅的手艺,更决定了鱼丸最终的口感。师傅手持特制木槌反复捶打,直至鱼肉变成细腻绵密的肉糜,这个过程需持续 40 分钟以上,期间要不断翻动确保捶打均匀。捶好的肉糜移至陶盆,加入打散的蛋液和调料,师傅双手环抱盆沿顺时针搅拌,同时一次次将肉糜高高提起摔落,直至肉糜呈现出 Q 弹的胶质感,能在手中轻松成形不松散。

图片

制作鱼丸。

挤鱼丸时,师傅左手抓握肉糜,从虎口处挤出圆润的丸子,右手持羹匙快速舀起放入 80℃左右的温水锅中。待鱼丸浮起后,用小火慢煮 3 分钟定型,捞出过凉水降温,这样处理的鱼丸既保持了完整形态,又锁住了鲜嫩汁水。

图片

鱼丸历史。

说起衡阳鱼丸,不得不提一段历史。晚清名臣彭玉麟,衡阳渣江人,他对美食颇有研究。相传,彭玉麟在家中宴客时,家厨将衡阳菜中的鱼丸、锅烧丸等汇聚一碗,堆砌成塔状,这道菜后来被取名为 “玉麟香腰”,也就是如今的衡阳土头碗,而鱼丸正是其中的主角。从此,土头碗声名大噪,鱼丸也成为衡阳人餐桌上的常客,寓意着团团圆圆、年年有余。在非遗传承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汤小燕的创新实验让老字号焕发新生。在透明厨房里,游客可目睹“三浸三漂”的古法,她引入离心机分离鱼蛋白与脂肪,使鱼丸纤维更细腻。

图片

臻味周记传承传统技艺。

臻味周记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店内鱼丸口感 Q 弹鲜香,无骨且无添加剂,深受顾客喜爱。除了经典的鱼丸,店家还将鱼头、鱼杂用作火锅餐饮原料,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来到臻味周记,食客们不仅能品尝到美味的鱼丸,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无论是作为主菜还是配菜,鱼丸可炒、可熘、可烩、可煎、可炖,吃法多样。每到年关,衡阳人就忙着 “打鱼丸”,鱼丸已然成为衡阳人特有的年味象征。

图片

臻味周记的衡阳鱼丸。

臻味周记的衡阳鱼丸,是美食,更是文化的传承。这份穿越时空的烟火气,让衡阳鱼丸不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文化图腾。当游客捧着真空包装的鱼丸踏上归途,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一段流淌在湘江水中的千年文脉。

来源:雁峰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伍鑫泉

编辑:宋美君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646942/52/1520948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衡法在线
  • 法润衡阳
  • 教育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雁城警事
  • 红网小记者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文旅
  • 健康衡阳
  • 红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衡阳新闻
  • 头条
  • 书记
  • 市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