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路街道和平小区社区电动车新增40个充电桩端口。
回迁居民为社区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王冠军 衡阳报道
今年来,衡阳市珠晖区坚持以做好基层工作解决群众难题为主要目标,各级党员干部沉到一线,以民生问题为重,主动问需于民、解决群众所盼,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回应群众新期待。
广东路街道:聚焦急难愁盼,解决居民“充电难”
“现在家门口就能便捷充电,节省了我们寻找充电桩的时间,生活方便多了!”家住珠晖区广东路街道和平小区的居民王阿姨高兴地说。
今年来,珠晖区广东路街道以解决基层难题为出发点,针对居民反映的“电动车充电难”问题,通过屋场恳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将居民建议诉求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具体举措。
“充电点怎么布置?”“电费怎么收取?”“后期维护管理谁负责?”……围绕该项民生实事工程,街道组织班子成员、社区干部、居民代表、物业公司进行现场勘察,深入社区现场办公、上门倾听群众建议,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和专业评估的基础上,街道在辖区内建设电动车充电桩20处,端口380个,目前充电桩已全部完成安装,并顺利投入使用。
附近居民纷纷表示,这种广纳民意、服务群众的举措,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街道便民惠民的实际行动,也增强了大家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苗圃街道:危房整治“接诉即办”,守护群众“安居梦”
今年8月,在珠晖区苗圃街道凤凰村,探矿厂退休职工老万的房屋被改造得既牢固又敞亮。以前每逢下雨,他就整夜睡不踏实,总担心房屋漏雨,改造后的房子得到了整体加固,还安装了新的铝合金窗户、防盗网、屋顶阳光棚等,安全系数大幅提升。
“改造后的房子住着安逸多了,我们再也不用为安全问题犯愁了!”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屋,老万难掩喜悦之情。
据悉,原探矿厂41栋、42栋坐落于珠晖区苗圃街道凤凰村社区,属于职工房改房。始建于1960年,因年久失修,改建加层,导致部分墙体开裂。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申报危旧房屋改造,组织170户居民搬离安置,今年4月危房维修加固完工。
为有序组织好居民回迁,让群众住得安心,今年以来,苗圃街道充分运用里巷工作法“接诉即办”机制,组织社区“片组邻长”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倾听居民意见,收集了屋顶漏水、阳台排水不畅、厕所下水管锈蚀等问题和意见建议1200多条,并逐一反馈给施工方,基本上得到了有效解决。回迁的居民纷纷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让他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冶金街道:里巷恳谈问需于民 老旧小区“焕新颜”
“我们小区楼下的地面破了,一到下雨天就坑坑洼洼。”
“社区老年人多,还是要多建一些休闲健身设施。”
“小区晾晒被子没有公共晾晒区,希望能安装一些晾晒杆。”
……
在冶金街道新风里社区,一场里巷恳谈会正讨论得热火朝天,社区居民正为小区如何提质改造建言献策。冶金街道下辖的3个社区,多是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因年代久远,存在住宅建筑状况欠佳、基础设施老化、文化景观破损、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居民们迫切希望改善生活环境、提升幸福指数。
今年以来,冶金街道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这个“小切口”,结合“里巷工作法”,积极发动200余名片组邻长、里巷管家,深入居民小区广泛开展小区改造政策宣传、收集居民意见建议58条,通过汇总梳理和深入分析后,由街道以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质项目申报列入了珠晖区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该项目涵盖修缮居民议事亭3座,新增休闲长椅13条,新增石桌石凳14套,更换桌椅20条,新增集中晾晒设施180米,惠及1.7万余名居民。
截至目前,工程进度已过半,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曾经坑洼不平的路面变得平整宽阔,破旧的休闲设施得以更新,新增的晾晒设施也满足了居民日常需求,老旧小区重焕生机与活力,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来源:红网
作者:王冠军
编辑:蒋楠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