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龙柳光 衡阳报道
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智能科技重塑产业的今天,智慧物流作为连接实体经济与数字赋能的关键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学院立足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牵头打造现代冷链物流与供应链产教融合共同体,以“红石榴”为品牌标识,创新构建“三共三实·四链融通”育人模式,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产教融合新体系,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理念创新:党建引领,四链融通
“红石榴”共同体深度融合党建引领与育人实践,“红”代表鲜明的政治底色和思政引领,“石榴籽紧密相嵌”象征着政、行、企、校多方协同、聚力共赢,“石榴多室同体”则寓意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通与共生共长。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共同体创新构建“三级治理+双轮驱动”机制,有效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打造集教学、实训、研发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育人平台,年均投入超过800万元持续推进技术升级与资源建设,为实现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提供了坚实支撑。
机制突破:动态响应,精准育人
面对教学内容与产业实践之间存在的发展时差,“红石榴”共同体以“四链融通”为核心机制,坚持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教育链为基础,人才链为核心,创新链为动力,实现育人资源的动态优化和快速响应。通过发布行业白皮书、共建微课程、共定能力标准、联合技术攻关等形式,推动课程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迭代,核心技术覆盖率达95%,课程与职业标准匹配度超92%,显著增强了物流人才的产业适配性。
实践革新:真实场景,实岗历练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红石榴”共同体通过构建“三共三实”育人体系彻底打破传统实训“模拟化、碎片化”困境。“标准共研、过程共管、质量共评”实现了校企协同闭环管理,依托智能冷库、农产品交易市场等真实场景,开展“实岗轮训、实战淬炼、实绩反哺”,学生年均处理真实订单超过2万笔,岗位适应周期由8个月大幅缩短至3个月,企业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6%以上,真正实现了“毕业即上岗、上岗即胜任”。
思政融合:德技并修,立德树人
在注重技术技能培养的同时,“红石榴”共同体始终将思政教育和价值观塑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红石榴导师制、石榴籽订单班、职业素养实践学分等创新机制,将“民族团结”“社会责任”“工匠精神”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专业教学与实践环节。多个教学案例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团队荣获“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称号,多个项目被列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充分体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成果丰硕:多方共赢,成效显著
学生发展方面卓有成效,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32项,竞赛获奖数量较实施前增长210%,多名学生获“湖南省高校百佳大学生党员”“青年实干家”等荣誉,23名少数民族学生通过订单班实现高质量就业,12名学生获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教学团队方面成果斐然,孵化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成功获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教学团队获“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省级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形成“双擎驱动、三位一体”的高水平教学梯队。
科研转化方面贡献突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2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获优秀论文奖2项,完成横向课题到账经费10万元,为企业降本增效1200万元,实现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辐射推广:模式引领,全国示范
伴随“石榴红”育人共同体逐步形成与深化,现代物流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持续积累成果,逐步实现多层次、阶梯式的跨越发展。首先,在教育教学层面,学院建成3门省级精品课程与1个国家级资源库,逐步覆盖1800余名学生,形成可复制的课程建设经验,被全国32所高职院校引进借鉴。
社会服务上,学院为衡阳陆港精准输送人才1000余人,有效支撑区域重点项目落地,帮助企业降本1200万元,同步面向12个民族地区建成5个惠农基地,带动农业增值超过千万元,23名少数民族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3个项目荣获民族团结示范称号,体现出从人才培养到社会服务与民族协同发展的纵深推进。
在政策与机制层面,“石榴红”核心机制被纳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要点,作为产教融合典型模式推广。相关成果被省教育厅和市政府采纳,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并发表核心论文8篇、出版专著1部,系统体现了该模式在先进性、实效性与可复制性方面的梯次成熟与持续引领。
“红石榴”共同体作为该校现代物流学院致力于教育教学与社会贡献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既是学院响应国家产教融合战略的切实举措,也是本年初正式创办现代冷链物流与供应链产教融合共同体以来取得的标志性、里程碑式成就。它不仅体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的前瞻探索,更彰显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促进民族团结的使命担当。站在这一坚实基础之上,学院将继续秉持“共建共享、共生共长”的理念,不断拓展“四链融通”的广度与深度,持续优化运行机制、强化资源整合、深化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智慧物流产业升级、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全国职业教育和产教融合领域持续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龙柳光
编辑:蒋楠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