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高铁职院——金奖故事诠释产教融合魅力

图片37.png

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轨道交通运输赛道高职2组金奖。

图片38.png

同学们深入地铁运营一线。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邓娴 刘凌 何涛 衡阳报道

“现接到调度通知:0539车01车门无法打开,0508车02受电弓无法升弓,需立即检修。”只见几位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的青年神色沉稳、动作专注,利落地拿起智能检测仪进行着装合规检查。仪器界面由红转绿,短短10秒,便完成检测,轻松规避潜在安全风险。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在近日落幕的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轨道交通运输赛道高职2组中,湖南高铁职院代表队从全国36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学生肖开元、袁涛、何安瑆、成小龙在教师钱春华、金林的指导下,斩获金奖!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牵头、联合国家部委和事业组织举办的一项公益性、国际性职业院校综合技能竞赛,是举办历史最久、联合主办部委最全、涉及行业领域最广的世界性综合技能赛事。

聚焦行业难,交出破局卷

项目组长肖开元回忆,团队在地铁车辆段调研时,深刻感受到轨道车辆检修领域的痛点:新员工单次故障处理平均耗时4.2小时,误判率超25%,单次误修成本达8000元,新手效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经过深入调研,团队进一步发现行业“老大难”问题:数据协同困难,检修人员35%工时用于跨系统查询,协同耗时5小时,数据缺失导致误判率提升30%;响应实时性差,传统流程决策超90分钟,单次停运损失达15万元。经核算,这些问题年均造成单线损失超1700万元。

“不能再让行业在‘低效’中内耗!”团队将想法与老师沟通后,获得铁道动力学院大力支持。为获取一手数据,学院联系了十余家合作单位,团队将收集的故障案例逐一整理,构建起包含10万+条记录的故障样本库,仅分类标注就投入大量时间;针对算力成本高的难题,研发团队持续调试算法,最终研发出轻量化AI大模型,在保障90%诊断准确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设备与算力成本。

团队通过“AI大模型+智能工装”,实现城轨检修智能化,涵盖自动识别工装合规、视觉检测接触网、AI诊断故障和沉浸式培训四大模块,实现高效、精准、安全的智能运维。目前已获专利7项,团队提出的“四步立体排查法”使检修时间减少30%,漏检率降低80%;双频手持机实现5秒盘点,识别率大幅提升至98%;智能检测车成功攻克高压人工作业风险,检测速度达1000米/小时;AI大模型在精度损失小于5%的前提下,能耗降低95%,算力需求仅为传统的1/100。

走进真场景,发现真问题

如何实现“真场景、真问题、真技能、真岗位”,是团队面临的首要挑战。例如,受电弓碳滑板更换流程看似熟练,但更换后需进行哪些实验却并不明确;塞拉门的参数调节步骤清晰,但操作是否规范仍有待验证。

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大力支持下,钱春华、金林老师带领团队先后走访了长沙地铁等多家在地铁运营和维保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在长沙地铁车辆段,队员们与一线技术专家、老师傅同工同岗,深度学习了受电弓整体更换流程和塞拉门的日常维护与精密调节;在广州地铁,他们奔赴现场,亲身体验1:1复刻的真实列车工作环境,研究企业平台建设理念;在广东城际公司,从碳滑板的磨损限度到升降弓时间的毫秒级要求,从框架平衡调试到绝缘子清洁检查,他们深刻体会到轨道交通行业对“安全”极致追求的工匠精神。

“这个扭矩值是否符合广州地铁的标准?”“这个间隙调节是否和长沙师傅所说一致?”通过实践,同学们眼中的光芒愈发坚定。技能训练有了精准的“标尺”,“工匠精神”从一个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参数和一丝不苟的操作。

扣住小细节,下足大功夫

从寒冬飘雪到盛夏蝉鸣,从寒假初选到八月集训,同学们在机车综合实训基地中默默耕耘,追逐梦想。

更换碳滑板时,为更稳定操作棘轮扳手,队员需将手指卡入螺丝之间,使扳手与手指紧密贴合,以加快拆装速度。长时间保持这一姿势,即使戴着手套,手指仍被螺纹反复摩擦,血泡无声地鼓起、破裂,又在次日训练中再次磨开。春节临近,校园渐静,实训基地却依然灯火通明,拧紧螺丝的声响和低声提醒的操作指令有节奏地回响。

训练基地里,总有领导老师们忙碌的身影。校长姚方元多次到训练场地看望慰问指导参赛师生备赛,现场解决实地困难。学校领导、铁道动力学院领导老师们不仅带来温暖的慰问,更细致观察每一个训练环节——从学生的站姿是否挺拔,到坐姿是否沉稳,一遍遍纠正、一次次示范,将青年昂扬的精气神融入每一处细微的形体语言。

为实现“四真”要求,学校特邀行业和校内专家评委,多次组织模拟演练与复盘点评。队员们回忆:评委凝神注视,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碳滑板的防松螺母拆一次就必须换新”“受电弓气路测试的气密性指标绝不能跳过”“登梯作业严禁跨阶,踏台绝不叠放——安全没有小事”。这些严厉而温暖的声音,陪伴团队跨越一个又一个训练盲区。

从对轨道交通满怀热忱的新生,到站上技能大赛领奖台的金奖得主,这支团队的成长轨迹,正是湖南高铁职院以天佑文化涵育“天佑工匠”的生动体现。今年3月,在钱春华、金林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何安瑆、袁涛同学携手参加2025年“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高职组轨道车辆技术赛项,成功斩获二等奖,为团队赢得宝贵的国赛入场券。

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有着亮眼的成长履历:肖开元曾服役于武警江苏总队,在三公里、五公里、武装五公里等体能科目中连续两年保持全连第一,还荣获“四有优秀士兵”勋章。进入校园后,他延续拼搏精神,专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袁涛毕业于澧县职业中专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小对技能操作充满兴趣,在校期间便获电工技能竞赛一等奖;何安瑆热心学院文体活动,荣获第四届全国校园排舞展示大赛特等奖,文明宿舍标兵评比“先进个人”;成小龙曾视复杂电路图为“无字天书”,基础操作也无从下手,却一步步攻克短板,最终与伙伴一同站上领奖台。

“真正的技能,只能在真实的土壤中生长。世界级的选手,必须由产业和教育共同锻造。”指导老师钱春华如是说。“未来希望有更多的学生能通过竞赛走出去,成长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手!”指导老师金林说道。

开学之际,学院在技能竞赛领域持续交出亮眼答卷。除轨道交通运输赛道斩获金奖外,学院代表队在土木建筑设计与管理赛道、物流与供应链赛道的比拼中同样表现优异,成功拿下3个银奖。

来源:红网

作者:邓娴 刘凌 何涛

编辑:蒋楠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646943/99/1526214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衡法在线
  • 法润衡阳
  • 教育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雁城警事
  • 红网小记者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文旅
  • 健康衡阳
  • 红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衡阳新闻
  • 头条
  • 书记
  • 市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