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雁城说法 ㉘ | 退费风波

精彩提示:

【正文】一家儿童游泳俱乐部闭店,引发数百消费者维权。

【同期】到2月13日的时候,果然这边没有开业。

【正文】复课承诺屡次落空,是经营困局还是蓄意欺诈?

【现场】大家都在接龙,有一些人,甚至有一万多块钱的课。

【正文】消费者权益该如何保障,尽情收看315特别节目《退费风波》。

《退费风波》

【演播室】

大家好!欢迎走进由中共衡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市司法局、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大型普法栏目《雁城说法》。2024年10月起,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电话中,一家名为“贝帆国际”儿童游泳俱乐部被反复提起,涉及消费维权、服务质量、消费退费等内容的投诉工单达400余起,那么这家儿童游泳俱乐部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遭到这么多人投诉呢?

【正文】

2023年10月份,李女士在位于高新区明月北街的贝帆国际儿童游泳俱乐部充值一万多元为自己的小孩办了一张120节课的游泳卡,前后才上了十几节课,游泳馆却突发“状况”。

【同期声】李女士消费者

到2024年12月28日的时候,他们就发了一条朋友圈,说他们中心的那个池子,那个设备有问题说要加热,要维修停课一段时间,那个时间是什么,他写的是1月1日到2月13日,说是在2月13日,正月十六的时候重新开课营业。

【正文】

然而当约定的开课时间到了后,李女士却发现游泳馆的大门紧闭,没有任何开业的迹象。

【同期声】李女士消费者

所有的老师的微信,还有之前的工作人员的微信都联系不上。

【正文】

让李女士不解的是,就在停业前夕,去年双12期间,该游泳馆还推出“特惠套餐”,吸引不少家长来充值缴费。杨女士就是在双12期间,充值了一个“特惠套餐”。

【同期声】杨女士消费者

1999块钱有20节课,我算下来大概只有九十九块九毛钱一节课。

【同期声】李女士消费者

(游泳俱乐部)会保证在(2025年)2月25日开业,但是到了2月25日这天也没有开业。

【正文】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游泳馆特惠充值刚过就突然闭馆,并造成信任崩坍。李女士猜测,这一切的开始,可能跟去年10月贝帆国际的一家加盟店的闭店有关联。

【同期声】李女士消费者

24年的10月份的时候,酃湖万达贝帆跑路了,然后把所有的会员全部都通过一个转课的协议,转到这边来,这边就一直约不上课,因为人太多了。

【正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预付费学员未消耗的课程达18000余节,初步核算涉及金额超180万元。面对众多投诉,2025年2月27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协调事务组,组织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广体局等部门以及相关消费者代表、贝帆国际儿童游泳俱乐部的相关负责人,召开协调会沟通解决方案。

【同期声】阳光贝帆国际儿童游泳俱乐部负责人

现阶段的话,我们主要是以复课为主,让家长能够尽快地过来上课。后期的话我们也会加强这个服务,然后加强人手。我们计划是在开业后的半年时间,逐步地来做这个退款的一个处理。

【同期声】全毅市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协调事务组负责人

跟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启动了预警模式,防止他们企业法人进行变更,相关的那个法定程序,已经把它锁定了。而且针对他们的质量,包括水温水质的检测,我们也联系了旅游管理局的执法大队,对它水温的检测,人员的配备,都进行了相关的例行检查,他们已经符合了开业的标准。

【正文】

针对贝帆国际儿童游泳俱乐部给出的解决方案,家长们态度不一。一部分家长希望尽快拿到退款,以弥补损失,也有部分家长表示愿意接受复课。

【同期声】杨女士消费者

那要他全部退回这个事情,坦白说,我们心里知道是不太现实的。那么我们来报这个课,还不就是为了孩子锻炼身体了,那肯定是希望他能够继续经营下去。

【字幕】

截至3月7日,贝帆国际儿童游泳馆俱乐部已经正式开始对外营业,部分会员陆续来到店内进行了预约上课。

嘉宾访谈环节

主持人:今天我们节目邀请到的嘉宾是湖南天戈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衡阳市律师协会副秘书长谢涛。谢主任,您好!

谢涛: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所幸的是,经过多部门的努力,贝帆国际儿童游泳俱乐部最终恢复了正常上课。其实像现在这种预付式消费很普遍,比如本案中为孩子的兴趣班“一掷千金”,或者经不住“低价”诱惑而选择充值,结果却遇到麻烦,甚至有些商家收了钱后人间蒸发,面对种种预付式消费纠纷,我们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谢涛:预付式消费一直是消费者维权投诉的热点、难点,在教育培训、娱乐健身、美容美发等领域比较常见、多发,甚至由此演化出了一种新型的诈骗模式,比如形成职业化“圈钱-跑路”产业链,消费者不仅损失资金且维权困难,有些人因为维权成本高,不得不放弃维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风气。

我们消费者遭遇到这些纠纷,可以向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市场监管、市消费者协会等部门投诉,若涉及金额较大或涉嫌诈骗,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在充值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合同、发票、消费记录、沟通记录等电子或纸质证据。若商家失联,可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调取其注册信息,并联合其他受害者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主持人:正如您所说的,预付式消费纠纷在维权方面比较难,那么这个难点和痛点究竟在哪里?您觉得应该怎样才能有效整治这一现象?

谢涛:商家卷款跑路后,消费者维权经常面临举证难、周期长、执行难等问题,即便到法院打官司胜诉,也有可能因商家资产转移而无法获赔。因此,对预付式消费的治理,我认为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度设计和加强监管力度,从根本上减少乱象的发生。

去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预付式消费有新的规定:经营者决定停业或者迁移服务场所的,应当提前30日告知。如果商家没有履行这一规定,消费者就要谨慎注意,可以提前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这样有利于更早维权,降低自身风险。还有最关键一点,经营者若违反条例中相关规定,将面临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吊销营业执照,对比《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经营者最高只罚3万元,处罚力度加大了不少。

主持人:从责任追溯机制来讲,违规商家受到法律的制裁的成本更高了。

嘉宾:是的,要从源头规范经营者行为,还是要加强事前监管,比如可以探索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制度。目前全国有些地方已经建立了预付卡协同监管平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治理预付式消费乱象,还可以探索建立数智监管模式,市场监管、公安、法院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企业登记环节加强审查,完善法定代表人变更和公司注销的审核流程。只有做到“资金可追溯、违约有代价、维权低成本”的制度闭环,才能让消费者真正实现“预付无忧”。

【生活小卡片】

生活中,如何避免陷入预付卡陷阱?

优先选择“双承诺单位”或已备案的企业,查看其经营资质和信用评级。

签订书面合同:明确退费规则、有效期等条款,拒绝“口头承诺”。

控制充值金额:单次充值不宜超过5000元(记名卡)或1000元(不记名卡),避免大额资金风险。

警惕异常促销:如“超低价年卡”“充值返现”等,可能为资金链断裂前的圈钱行为。

确认支付安全:务必通过官方渠道付款至对公账户,拒绝转账给个人。

【演播室】

今年我们消费维权年主题是“共筑满意消费”,面对低价诱惑,我们还需留一个心眼,同时也希望我们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出台相关举措,防患于未然,筑牢我们的消费底气。今天的《雁城说法》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红网

作者:衡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宋美君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646947/59/1478406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衡法在线
  • 法润衡阳
  • 教育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雁城警事
  • 红网小记者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文旅
  • 健康衡阳
  • 红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衡阳新闻
  • 头条
  • 书记
  • 市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