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会说话的铁路老物件㊷|与预防艾滋病“沾上边”的一把折扇

扇子.jpg

一把看相泛泛无奇的小小折扇,包含着铁路防疫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们的良苦匠心。

前言:如果说铁路是记录社会发展轨迹的时间轴,那么铁路老物件则是重要的里程碑,是具有象征历史浓厚意味的文化符号。在珠晖区保卫里文化创意街区,一座由铁路文学作家创办的衡阳铁路老物件陈列馆里,陈列着近千件斑驳陆离的有着铁路“烙印”的老物件,在向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倾诉着百年铁路的演变史。珠晖区联合红网时刻新闻推出《会说话的铁路老物件》系列报道,深情讲述蕴藏在老物件背后的那一段段难以忘怀的铁路故事,引导参观游客从老物件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朱萱 衡阳报道

在衡阳铁路老物件陈列馆,除了收藏并展出了几把扇面上印有铁路标识的仿古折扇,还有一把居然与闻名色变的艾滋病有关的小折扇!

这把罕见的“非卖品”小折扇其貌不扬,普普通通的毛竹扇骨只有23厘米长,扇面也只是在较为常见的纸上彩印,破损处被透明胶纸仔细地粘合,打开仿佛是正反两面都有字和画的扇形宣传单。

在这把折扇一面的扇面中央,是全球基金会预防艾滋病的红绶带图标下的高速动车组图案,两侧则是“一二三四防艾滋”的注意事项及图解。另一面则在大红的铁路路徽下,一位身穿防护隔离服的医生两侧,是防治疟疾和肺结核病的宣传文字,以及制作与宣传单位、联系电话等。原来,这把折扇是铁道部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小组与铁路卫生技术中心特地制作,并免费发放给铁路职工、家属及部分旅客的。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全身性疾病。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公布了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此后被正式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从发现艾滋病迄今,虽然仅仅过去四十多年,但是全球如今已发现3990万人感染这一病毒。

预防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关键。2008年,当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宣传活动开始时,铁道部艾滋病防治工作协调小组经过调查研究和分析之后,认为把要宣传的内容印成宣传画或宣传单发放给群众,远不如制作成折扇、团扇之类的工艺品更宜让群众接受且保存。因此,在炎夏来临之前,一大批宣传预防艾滋病和疟疾、肺结核等全球基金中国项目内容的特制折扇做出来,在万里铁路线上的各大车站、旅客列车上广为散发,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一把看相泛泛无奇的小小折扇,包含着铁路防疫工作者和宣传工作者们的良苦匠心,就这样通过捐赠者被保存在衡阳铁路老物件陈列馆里,并向来自四面八方的公众们展示出来。

来源:红网

作者:朱萱

编辑:王新凤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646947/61/1482188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衡法在线
  • 法润衡阳
  • 教育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雁城警事
  • 红网小记者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文旅
  • 健康衡阳
  • 红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衡阳新闻
  • 头条
  • 书记
  • 市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