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25日讯(通讯员 王勤 邹健 肖永香)天气晴好,气温回暖,正是早稻育秧好时机。连日来,穿行在衡阳县广袤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当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正抢抓农时,趁着晴好天气,积极开展早稻育秧工作,为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育秧工厂”里的工人在生产线上紧张地工作。王勤 摄
在位于演陂镇的衡阳县群星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工厂”里,只见几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紧张地工作,自动传输带上,经过铺上营养土、洒水、播种、覆土等步骤,一个个满载优质稻种的秧盘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诞生”,最后被工人们整齐地摆放在地面上,再集中运往像温室一样的育秧大棚。现场操作员说:“再过20天左右,农民只需来合作社的育秧大棚担秧苗,便可直接栽插入田。”
工人在育秧大棚里摆放秧盘。王勤 摄
在大安乡河龙村的育秧大棚里,衡阳曾鑫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小成请来的几名工人,正在有序摆放着从“育秧工厂”里转运过来的秧盘。年逾半百的曾小成,2020年开始回乡务农,如今,流转的水田面积已达1500余亩,主要种植水稻和油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订单又让我吃下了‘定心丸’,让我坚定了扩大早稻种植规模的信心。”曾小成说,今年,他将把可种早稻的1100余亩水田“能种就种”,比去年足足增加100亩。
为帮助种粮农民节本省力增效,近年来,作为全省粮食主产县的衡阳县,坚持把推广工厂化商品化集中育秧作为落实早稻生产面积的关键环节来抓,对开展早稻工厂化商品化集中育秧的,按标准给予补助,全力支持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开展工厂化商品化集中育秧。目前,全县已建成集中育秧设施54.13万平方米,可服务大田面积40万亩。
去年,衡阳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8.94万亩、总产达60.4万吨。今年,衡阳县继续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包农户、职能部门包服务的粮食生产责任机制,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严格粮食生产督查考核,压紧压实产粮大县政治责任,确保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32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63万吨以上,其中早稻种植面积44.5万亩。
来源:红网
作者:王勤 邹健 肖永
编辑:谭倩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