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红色的草籽花与金黄色的油菜花相互交织竞相开放。
绿肥种植示范区。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陈庆华 衡阳报道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农业的绿色转型成为各地探索的重要课题。衡东县以创新之势,聚焦绿肥种植,走出了一条兼顾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特色发展道路,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多彩花海,激活乡村旅游新活力
在罗荣桓元帅故居所在的横板村与杉山村,采用紫云英与油菜混播技术种植绿肥3000多亩,形成规模化种植景观。3-4月盛花期,紫红色的草籽花与金黄色的油菜花相互交织竞相开放,微风拂过,花浪翻涌,为元帅故居增添了别具一格的田园景致。烂漫花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赏花,元帅故居景区游人如织,周边餐饮、住宿等行业迎来发展新契机,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绿肥沃土,开启农业生产新变革
在吴集镇红坪村千亩示范片,衡东县农技中心主任李建忠介绍,紫云英是天然有机肥料,能吸收空气中的氮元素,根系深入土壤,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这片示范田每亩鲜草产量预估达2000公斤,待4月中、下旬绿肥翻压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升,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每亩化肥使用量可减少10-20%,不仅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极大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三樟镇澎陂港村种植大户廖树林,近几年一直坚持种植绿肥,对其中的好处体会颇深,据他介绍,种植绿肥后,杂草减少一些,土壤变得更加疏松肥沃,化肥每亩减量10公斤以上,节约肥料成本40元左右,在粮食产量和品质上,每亩平均增产30-40公斤,产出的稻米品质大幅度提升,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
政策助力,构建绿肥发展新格局
衡东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叶铁军表示,推广绿肥种植,是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24年,衡东县成功入选全省绿肥生产示范创建县。为推动绿肥产业发展,衡东县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通过宣传发动、行政推动、奖补促动、示范带动等系列举措,充分调动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种植绿肥的积极性。全县完成绿肥种植面积5.5万亩,创建绿肥高产示范片2万亩,建立县级核心千亩示范片6个、百亩示范方22个,覆盖11个乡镇,示范主体33户参与其中。整合项目资金100余万元,集中用于补贴示范片采购种子、播种、开沟等生产环节,重点推广“两花”混播技术、“三沟”配套技术、无人机播种技术、紫云英循环免播技术、中晚稻留桩收割与绿肥适当延迟播种技术,以此提升绿肥生产技术水平。
如今,绿肥在衡东大地蓬勃生长,为农业绿色发展带来新希望。展望未来,随着越来越多农户参与绿肥种植,衡东县将持续推动农业向更绿色、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让乡村振兴的生态底色愈发亮丽。
来源:红网
作者:陈庆华
编辑:宋美君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