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千里之爱穿越,记忆之美定格——衡阳市宣传系统赴鄯善开展文化交流与文明建设侧记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6日讯(通讯员 全荃)10月15日至19日,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扎实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深化衡阳与鄯善两地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衡阳市宣传系统调研组一行远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鄯善县,开展为期五天的文明建设指导暨文化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是深化衡鄯交流的具体行动,也是“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及“我在鄯善有个娃”援疆助学行动的延伸与拓展。

10月16日,调研组走进鄯善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书画长廊,衡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谭春兰俯身与佩戴红领巾的阿依古丽(化名)——“我在鄯善有个娃”援疆助学行动中的受资助女孩轻声交流,询问文具是否够用。孩子用力点头,眼角弯成了月牙。

同日,在鄯善县育才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衡阳市文联二级巡视员、市文史专家船山思想研究员谭崇恩带来了一场船山思想专题讲座。他引用王船山“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的名言,指出此行正是要让文化跨越山河,“成为可触摸的温度。”

此行所见,文化交融的痕迹处处可寻。在红石榴·船山学校,船山文化元素融入了校园环境;社区与校园图书角中,衡阳捐赠的4万册图书吸引众多市民和学生借阅;鄯善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文化墙上,悬挂着衡阳援疆医生的书法作品;在吐峪沟村的援建项目点,调研组偶遇曾在两地交流中结识的当地友人,并现场连线共同的衡阳朋友表达问候。

跨越山河的温暖,最终都装进了返程的行囊。当调研组踏上归途,箱子里满载的不仅是鄯善孩子的礼物和鄯善县基层文化需求清单,更是深厚的情谊。调研报告中附有一张照片:鄯善孩子向衡阳“妈妈”献上自家晾晒的葡萄干。

来源:红网

作者:全荃

编辑:宋美君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646954/60/1538081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衡法在线
  • 法润衡阳
  • 教育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雁城警事
  • 红网小记者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文旅
  • 健康衡阳
  • 红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衡阳新闻
  • 头条
  • 书记
  • 市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