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不服输”的韧劲、“不怕苦”的实干、“不忘本”的情怀,是衡商闯荡商海的制胜法宝。衡阳市委统战部、衡阳市工商业联合会、红网时刻新闻联合推出《天下衡商》融媒体专题,通过《雁归来》的赤子情怀、《创业纪》的奋斗征程、《商会志》的群像光辉,展现衡商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动人篇章。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敏 李璐 通讯员 蔡中湘 全鑫 衡阳报道
放下在东莞蒸蒸日上的稳定生活,选择回到家乡“养鸡”。
在湖南衡山县,有这样一对父子,他们把“归乡梦”融进“养鸡事”:父亲带着资金、经验与情怀,让濒危的湘黄鸡产业重获生机;儿子携手高校智囊,深耕产学研合作,从提纯复壮到全链布局,一步步让衡山湘黄鸡从“家乡味道”走向“市场名片”,用实干诠释着对家乡的反哺与担当。
这对父子用7年时光,在衡山的青山绿水间,书写了一段“归雁还巢”的创业传奇,让家乡的老味道重焕生机,更带动万千乡亲踏上共富之路。
一场跨越千里的“返乡之约”
“父亲总说,走得再远,再成功,也难忘故土乡情。” 提及父亲当年的抉择,刘嘉豪的语气里满是敬佩。彼时,其父在东莞的农副产品批发与投资生意已风生水起,却在几任衡山 “父母官” 的连续邀请下,动了“回家”的念头。
这份心动,源于三层沉甸甸的考量。是故土情深的牵绊,让他始终惦记着为家乡经济添把力,盼着用产业带动乡亲致富;是对市场的清醒判断,深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投身其中既能实现企业社会价值,又能为特色产业助力;是家乡得天独厚的优势,衡山的历史底蕴和地域认知,为湘黄鸡品质筑牢了根基,为创业之路扫去了不少障碍。
抉择非易事。农业重资产、长周期的属性,叠加市场接受度不明、竞争激烈的风险,也曾让他们陷入犹豫。“但父亲看到了湘黄鸡藏在困境里的机遇。” 刘嘉豪回忆,此前积累的资金、人脉与管理经验,加上对自身团队的信心,最终让父亲下定决心“搏一把”。
如今回望,这份抉择的前瞻性愈发凸显:项目获省、市、县三级重视,带动地方农户共同创收,当看到乡亲们因湘黄鸡产业增收时,刘嘉豪更加笃定“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五年磨一剑的“保种之战”
“刚回乡时,市场上的湘黄鸡多是杂化品种,黄毛、黄嘴、黄脚的纯种特征越来越少,老衡山人的记忆里,那口鲜美的味道快淡了。”
刘嘉豪坦言,产业起步的核心难题,是湘黄鸡的“杂化退化”。
为破解这一困境,2021年,华隆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衡阳农科院签下长期产学研协议,将高校的“智囊团”请进田间地头。遗传育种专家驻场指导,疾病净化团队全程把关,一场长达五年的“保种之战” 就此打响。
团队从建立家系核心群起步,累计选育种鸡33批次,构建38个家系核心群,创新培育2个纯系和2个配套系品种。
当分子选育技术与继代繁育结合,成果终于破土而出——约8000套纯化的湘黄鸡核心原种群与扩繁群成功培育,原种核心群纯度稳定在95%左右。
如今的衡山湘黄鸡,不仅“黄毛、黄嘴、黄脚”的经典外观清晰回归,肉质更是实现质的飞跃:胸肌率达18.5%-25%,腿肌率 25%-28%,嫩度提升20%,必需氨基酸总量增加5%-10%。“有老食客尝过后感慨,‘这就是小时候外婆炖的湘黄鸡味道’。” 刘嘉豪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
原种场大鸡鸡舍。
16.8亿绘就的“产业蓝图”
在衡山黄鸡果蔬农业产业园的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不断,一幅覆盖“从鸡苗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图景正加速铺展。作为衡阳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衡山县“一县一特”工程,这个总投资16.8亿元的项目,承载着湘黄鸡产业“破茧成蝶” 的期待。
目前,产业园的七大核心板块已逐步落地:2019年,湘黄鸡提纯复壮原种基地率先投产,为产业提供“优质种源”;2024年,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与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正式运营,打通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父母代扩繁养殖基地初步建成,预计年底实现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厂完成桩基工程,未来将具备年屠宰5000万羽的能力;现代化蛋鸡养殖场、大型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处理厂也已完成选址,计划2028年全部投产。
“若没有政府的支持,这张蓝图很难绘得这么快。”刘嘉豪坦言,从合理合规合法的“一路绿灯”办手续,到政府的“一事一议” 机制,都帮企业解决了诸多棘手问题。“有次项目审批遇到瓶颈,相关部门领导主动上门指导,帮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正是政企同心的合力,让产业园从图纸变成了现实。
![]()
华隆农贸综合批发市场。
![]()
如今的华隆公司,已成为集保种育种、养殖、加工、物流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做乡村振兴的“播种者”
如今的华隆公司,已成为集保种育种、养殖、加工、物流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农村部唯一指定的黄郎鸡性能检测单位。但在刘嘉豪眼中,企业的价值不止于规模的扩大,更在于对家乡的反哺。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华隆已带动5000多户农户参与湘黄鸡养殖,让曾经零散的养殖散户,变成了产业链上的 “合伙人”。“我们统一供应鸡苗、饲料、防疫技术,统一收购、加工、销售,让农户零风险参与,稳稳增收。”刘嘉豪说,这不仅实现了衡山湘黄鸡的规模化、产业化,更推动了当地农业的产业升级。
谈及未来,刘嘉豪有着清晰的目标:推动湘黄鸡进入中国名鸡目录,将产业园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为此,公司正推进 “七统一”模式保障产品品质,申请标志商标与绿色食品认证,还计划通过湘中南地区一体化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让衡山湘黄鸡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父亲作为‘播种者’种下了湘黄鸡产业的种子,我要做悉心浇灌的‘培育者’,让这颗种子在衡山长成参天大树,为乡村振兴结出更多硕果。”谈及子承父业,刘嘉豪有着自己的深刻思考。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衡山的田野上,成群的湘黄鸡在林间觅食,农户们忙碌的身影与现代化的产业园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振兴画卷。而刘嘉豪和其父亲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家国情怀与企业责任,让衡山湘黄鸡不仅“飞”出了大山,更“飞”向了更广阔的未来。

策划:欧美景 谭如茵 李胜峰
执行策划:蔡中湘 全鑫 丁晴 王敏
设计:李璐
衡阳市委统战部 衡阳市工商业联合会 红网时刻新闻联合出品
来源:红网
作者:王 敏 李璐
编辑:丁晴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