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祁东帮帮团成员邓专奇:从曲艺名家到公益网红的三十五载艺术生涯

WechatIMG8077.jpg

邓专奇公益艺演。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4日讯(通讯员 涂琼)“竹板这么一打呀,拾金不昧新郎官,品德高尚人人赞,乡风文明树典范!”10月25日上午,祁东县灵官镇枣园村的简易舞台上,邓专奇手持快板清脆开腔,渔鼓筒随节奏轻摇,朴实风趣的唱词引得乡亲们围坐成圈,老人孩子挤在台前,掌声与笑声在乡村上空久久回荡。这一幕,是他百余场公益艺演的寻常片段,更是他三十五载深耕曲艺、践行公益的生动注脚。

时光回溯至1991年,16岁的邓专奇在祁阳城山花古戏剧团攥紧渔鼓筒,在师傅蒋安得的悉心点拨下叩开传统曲艺之门,自此与花鼓剧、渔鼓表演结下不解之缘。初入剧团,他沉潜学艺,将渔鼓唱腔与表演技巧烂熟于心;1997年辗转邻县剧团,拜邓凤飞为师系统研习木偶戏与祁剧,在生角、净角行当反复打磨,成为《合银牌》《皇访贤》等经典剧目的“台柱子”,在当地演艺界崭露头角。

艺无止境,邓专奇始终在创新中拓宽边界。2002年赴粤务工期间,他笔耕不辍,在《江门文艺》发表《刘墉中途遇考》等作品,实现“演创俱佳”的跨越;2018年紧抓短视频风口,在抖音发布三百余篇原创作品,以渔鼓快唱、快板等接地气的形式让传统曲艺圈粉无数。2022年加入祁阳市曲艺家协会后,他佳作频出,《快板说油茶》《陶铸同志的故乡》等作品屡获大奖,更将公益情怀融入创作,推出《全民医保手牵手》《网络安全快板说》等作品,让曲艺成为政策宣传的“轻骑兵”。

深耕艺术的同时,邓专奇的公益脚步从未停歇。作为祁东帮帮团核心成员,同时身兼祁阳市牵手志愿者协会会员、祁阳市生态保护协会会员、祁阳市民间河长等多重身份,他把舞台从剧场搬到田间地头、河道岸边、医院病房、校园操场。得知偏远山村老人们文娱活动匮乏,他提前一周扎根村落采风,将医保政策、邻里和睦等身边事编成顺口溜,融入方言俚语;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便主动上门献艺,78岁的李大爷点赞:“邓老师唱得明白又好听,医保怎么交听一遍就记住!”

在公益战场上,他始终冲锋在前:清理河道垃圾,守护家乡绿水青山;赴医院看望生病孤寡老人,送去暖心陪伴;高考季为学子加油助力,传递奋进力量;为家乡农产品公益宣传,拓宽销售渠道;参与学校“绿书签行动”公益表演,宣讲“护苗”“净网”知识,呼吁青少年树立正确三观。每年夏日,他的“防溺水快板宣传”必如约而至:“夏日炎炎是热天,莫到河里打袍泉(游泳),盲目下水很危险,安全不是闹着玩”,用朗朗上口的唱词筑牢青少年安全防线。疫情期间,一曲《战疫情》渔鼓让居家乡亲直呼过瘾,字正腔圆的演唱既缓解焦虑又宣传防疫知识;《网络不是法外地》则以诙谐幽默的风格让普法宣传入脑入心。

截至目前,邓专奇已累计参与五十多场公益艺演,足迹遍布祁阳、祁东多个村镇,2025年推出的《王老娘》《儿时回忆篇》等系列作品篇篇点赞过万。从剧团少年到曲艺名家,从舞台表演者到公益网红,他用三十五载热爱坚守初心,以创新表达激活非遗曲艺,用一场场接地气的公益行动传递温情,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文艺工作者与公益践行者的双重荣光。

来源:红网

作者:涂琼

编辑:谭倩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646955/58/1543199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衡法在线
  • 法润衡阳
  • 教育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雁城警事
  • 红网小记者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文旅
  • 健康衡阳
  • 红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衡阳新闻
  • 头条
  • 书记
  • 市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