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常宁:“渔罗公路”解锁农旅融合的“共富样本”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刘先军 谷宗平 衡阳报道

在湘南大地,一条蜿蜒于青山绿水间的农村公路——常宁市渔罗公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它不仅是连接乡镇的交通纽带,更是一条激活乡村经济、赋能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轴”。近年来,常宁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和“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渔罗公路为典型,探索出“农村公路+特色农业+旅游”的农旅融合型发展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一条路,串起山水人文,激活沉睡资源

图片11.jpg

图片12.jpg

渔罗公路起于罗桥镇罗市村,止于三角塘镇长江村,全长15.327公里。它犹如一条灵动的彩带,将散落在常宁东北部的颗颗“珍珠”——中国印山、百万樱花园、财神洞、刘家大院、中田古民居等自然与人文景观紧密串联。过去,这些优质旅游资源因交通不便而“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随着渔罗公路的高标准建成,它们得以惊艳亮相,从“点上盆景”汇聚成“线上风景”,形成了极具吸引力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这条路的蜕变,始于对发展瓶颈的清醒认识和对群众期盼的积极回应。面对原有道路狭窄、破损、安防设施缺失等问题,常宁市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对渔罗公路实施全面提质改造。路基拓宽加固,路面升级为平整舒适的“白改黑”沥青混凝土,宽度拓展至6-7米,技术等级提升至三级公路标准。同步完善的防撞护栏、交通标识、减速带等安全设施,以及沿线科学布局的5个停车区、1个骑行驿站、8座标准化公厕和多个候车亭,共同构筑起一个安全、便捷、舒适的旅游友好型交通网络。

一路景,融合生态匠心,成就网红打卡地

渔罗公路的建设,超越了单纯的交通功能,其本身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设计之初,便融入了“四季有景”的生态理念。选用红叶石楠、樟树等乡土树种作为基调,路肩播撒四季轮替的野花组合,波斯菊、金鸡菊、虞美人等次第绽放,让旅途始终伴随着花香与绿意。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长江村路段的水杉景观带。经过精心修剪养护,整齐排列的水杉林随季节变换着绚丽的衣裳:春日新绿初绽,生机盎然;夏日浓荫蔽日,清凉舒爽;秋日金黄浸染,如诗如画;冬日枝干遒劲,别具风骨。这条优美的生态廊道,迅速成为摄影爱好者和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路”,渔罗公路也因此荣获2024年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称号,成为常宁展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闪亮名片。

一体化,推动业态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

图片13.jpg

渔罗公路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成功构建了“交通+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业态。它有效整合了沿线分散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体验链条。游客可以沿着公路,轻松便捷地领略中国印山的石刻奇观、沉醉于百万樱花园的浪漫花海、探索财神洞的溶洞秘境、感受古民居的历史沉淀。这种“一站式”的旅游体验,极大地提升了便利性和吸引力。

交通条件的改善,直接引爆了乡村旅游市场。2024年春季樱花节期间,百万樱花园日均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高峰期单日突破2万,创下历史纪录。游客的涌入,为沿线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村民们敏锐地抓住商机,陆续建成10余家特色民宿,年均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农家乐、小餐馆、土特产销售等业态随之兴起,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一条路,真正实现了“建设一条路、带动一片旅游、致富一方百姓”的良性循环。

一片心,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幸福获得感

图片14.jpg

渔罗公路的效益,远不止于旅游经济的繁荣。它的建成,首先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村民的出行条件和生活品质。以往崎岖难行的道路变为畅安舒美的坦途,村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常宁市借此契机,全面提升了农村公路网络水平,实现了所有建制村通硬化路、通班线车“双百”目标,98%的乡镇和96%的产业园区通四级以上公路,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支撑。

对于游客而言,便捷舒适的公路让旅途变成享受,出行时间平均缩短40%。骑行驿站为健身爱好者提供了休憩点,沿线村民自发提供的特色农产品售卖,更增添了淳朴的乡村风情和旅游体验。渔罗公路不仅是一条交通线、风景线,更成为一条连接城乡、传递温情的民生线、幸福线。

一模式,示范引领未来,贡献常宁智慧

图片15.jpg

渔罗公路探索实践的“农村公路+特色农业+旅游”农旅融合型发展模式,是常宁市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缩影,也是其成功入选湖南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的有力印证。这一模式深刻表明,高质量的农村公路是激活乡村资源、畅通经济循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

它为解决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为资源禀赋相似地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其“以路串景、以景兴旅、以旅促产、以产富民”的发展路径,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今,渔罗公路的示范效应日益凸显,吸引着众多地区前来考察学习,“常宁智慧”正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播撒种子,孕育希望。

展望未来,常宁市将继续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巩固拓展渔罗公路的成功经验,推动农村公路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融合发展,让更多的“渔罗公路”在常宁大地涌现,为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书写更加精彩的交通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刘先军 谷宗平

编辑:谭倩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646955/64/1544580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衡法在线
  • 法润衡阳
  • 教育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雁城警事
  • 红网小记者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文旅
  • 健康衡阳
  • 红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衡阳新闻
  • 头条
  • 书记
  • 市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