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告张某将一面写有“耐心调解促还款、法官尽责显正义”的锦旗送到承办法官手中。

在承办法院和特邀调解员的调解下,两人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红网时刻新闻11月3日讯(通讯员 尹越锋 李洁)近日,衡山县人民法院白果法庭借力多元解纷机制,成功化解一起历时七年、历经五次诉讼的民间借贷纠纷。原告张某专程来到法庭,将一面写有“耐心调解促还款、法官尽责显正义”的锦旗送到承办法官手中,表达诚挚谢意。
2015年,赵某因资金周转需要向张某借款十五万元,此后一直未还清借款。2018年,双方虽达成还款协议,赵某仍未按约履行。2023年至2024年,张某两次以民间借贷纠纷为由将赵某诉至法庭,但因年代久远,加上借条多次转据,双方对借款及还款的具体细节各执一词,张某出于多种考量后均申请撤诉。
但矛盾并未因此平息。张某多次上门催讨,赵某转而以“不当得利”为由将张某告上法庭,要求其返还“多支付的借款”,该案经县、市两级法院审理,均驳回了赵某的诉讼请求。然而纠纷并未终结,2025年,张某第三次提起诉讼,赵某亦就“不当得利”案向省高院申请再审,案件陷入“案结事未了”的循环诉讼困局,双方当事人均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与诉讼负担。
面对这一僵局,承办法官清醒地认识到,仅靠裁判难以化解双方多年积怨。为此,白果法庭迅速启动多元解纷机制,邀请经验丰富的特邀调解员共同参与案件调解。在随后的半个月里,法官与调解员采用“背靠背沟通+面对面协调”的方式,分步骤推进工作:先是分别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倾听各自诉求与顾虑;再组织面对面协商,从法律规定、人情事理、诉讼成本(分析反复诉讼的时间与经济损耗)等多维度分析,反复为双方剖析利弊、疏导心结。
最终,在法官与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张某与赵某达成调解协议,约定由赵某分期偿还借款。这起纠缠多年的纠纷,终于在调解桌上得到实质性化解。
该案的成功化解,是衡山法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生动体现。未来,衡山法院将继续秉持“如我在诉”的工作理念,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用更细致的调解、更高效的服务办好每一起案件,让人民群众在感受到法律公平正义的同时,也能切实触摸到司法的温度与效率。
来源:红网
作者:尹越锋 李洁
编辑:宋美君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