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这篇“住”文章,衡阳为何写得好

红网时刻 记者 蒋楠 衡阳报道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己茅屋被秋风所破,想的是天下寒士的居所。

从古至今,住是老百姓最关切、最在乎的问题。

时代在进步,老百姓对“住”的需求更具体,拆迁安置、房产办证缺失等现实问题成为难啃的“硬骨头”,解决遗留问题也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

近日,红网记者了解到,衡阳市城区拆迁遗留安置房分配完成16234套,累计化解办证遗留问题项目525个,12.3万户居民拿到“红本本”,化解率稳居全省第一。

让我们走进衡阳,从房子这个小切面,瞧瞧衡阳是怎么做的。

一本证里的民生故事

“新年前拿到证了,我们全家都过了个好年!”红网记者来到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托辊厂安置区时,居民李建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他的口中,记者听到一个这样的故事。

托辊厂安置区于2003年开工建设,2008年陆续迎来业主入住。然而,小区建成后,受政策及历史等原因影响,小区234户业主不动产权证迟迟没有成功办理下来。“红本本”成了业主们的“心病”。

“如果不动产权证还办不下来,我儿子上学都成了问题。”李建军表示,因为没有不动产权证,这一块的居民孩子上学,房子出售、继承、抵押都难上加难。

“两分离、三集中”是解决房地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的衡阳办法,也是衡阳经验,即把“群众办证权益与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相分离、与开发商履行义务相分离”,开展“集中交办、集中处置、集中办结”,同时,这也成为了衡阳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重要切入点。

2023年,托辊厂安置区正式被市化解办纳入遗留问题范畴,为妥善解决云峰村托辊厂安置区业主办证难题,衡阳市实行“一案一策”专题研究,定方案、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制定“一揽子”化解措施,建立“工作专班抓统筹、包案领导抓调度、主管部门抓指导、行政执法抓监管、项目主体抓落实”的“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快速破解难点问题,不到半年,问题“线头”被解开。

新年前,等待了近20年的茶山坳托辊厂安置区的首批70余户业主,终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其他业主也正在逐一办理中。

他们说,这个年,是个圆满的年,安心的年。

一本证的背后,其实不止是一个家庭的期盼,是“本地土著”的“根”,还是外地群众的归属,是来衡客商的认可。

办法总比困难多,“两分离、三集中”是大方向,衡阳还建立政府、企业、业主三方工作群,及时加强工作调度协商,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开设15个遗留问题办证专窗,集中财政、税务等部门实行政务中心一窗服务;对开发主体灭失的特困项目实行测绘费用全免,市本级累计为办证群众减负4600多万元,快速打开了化解通道。

据了解,衡阳群众在这场“战役”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项目化解调处总有他们的身影。

对于开发商跑路失联的,成立项目办证群众小组推动项目办证落地;对于恶意拖延办证的开发单位,采取群众举报、集体诉讼、上门追责的方式会同职能部门进行合力打击;对于项目矛盾旷日持久信心低迷的,利用“党员干部支援打气”“衡阳群众人熟地熟”的组合优势,上门入户耐心交流,降低“摩擦系数”。

一桩桩一件件,是衡阳党政机关与群众携手守护家园的故事,让每一位“李建军”们都不被辜负,是衡阳的承诺。

拆迁安置的衡阳办法

衡阳国家高新区互助小区,市民彭亚萍正在为公公装修新房,“我公公90多岁了,9月29号把房子分下来的时候我就马上装修,因为老年人这么大年龄了,想住电梯房,终于可以圆了他的心愿。”

这不是个例,在衡阳各城区,越来越多的“彭亚萍”搬入新家,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依恋。

这个故事,要从2022年说起。

衡阳市2022年起,全力开展全市城区安置房项目三年攻坚行动,需要完成58个安置项目、26561套的安置任务,互助小区便是其中之一。

互助小区是衡阳高新区最大的安置小区,套数超过2800套,能够安置附近8个自然村的安置对象。小区2018年初开始建设,2021年12栋主体建筑全部完工。但由于水电气迟迟未通,小区无法交付。

2022年,通过衡阳市级领导牵头协调,市直部门和高新区积极与电力、水务、燃气等单位对接,小区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水电气入户,具备交付条件。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经过各级各部门一年的努力,互助小区的业主们收获了一把钥匙,开启了新家和新生活。

58个安置项目,问题各不相同。衡阳市委主要领导带领中心城区和市直部门多次赴安置项目现场办公,了解项目遇到的问题,听取群众意见和需求。对进度缓慢项目实行“一楼一策”,对难点、堵点问题实行清单交办、节点推进、限期办结,目前已完成城区拆迁遗留安置房分配16234套,任务完成率为61.1%。

遗留问题短则几年,多则10余年。红网记者发现,在衡阳,党员干部主动认领旧事、理清旧账、不留“欠款”,一级带着一级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以新招力求出实效,推动一批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减仓清仓”。

如,衡阳创新推行“一张票”团购这项亮点工作。针对部分未建安置房项目,衡阳创新推出“团购安置”“房票安置”模式,即让安置群众持对应金额的“房票”,前往参与房票安置的楼盘自选房源,这样既满足拆迁户早日搬迁、灵活选择的要求,又消化库存房源,还解决集中安置带来的后续管理难题,实现拆迁安置户、房企、政府三方共赢,求出了拆迁安置的“最优解”。

此外,衡阳明确把市安置办移交市住保中心,形成城区拆迁安置“一盘棋”;创立“1+2+N”的党组织包案化解模式,推动党员干部一线大包案,将触角延伸到化解一线和具体项目。

追本溯源,衡阳市还将恶意违法开发建设单位纳入限制拿地“黑名单”,打造源头规范、建设监管、追责查处的制度闭环,真正把安置房建设成为良心房、放心房。

安居方能乐业,在解决拆迁安置、房产办证缺失等遗留问题的同时,2023年,衡阳在“住”上下大功夫,取得系列成绩,“保交楼”完成交房2.69万余套,693户棚户区改造、2401套保障性住房、290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

正月里,搬新家、拿房证、收新房……成为亲戚邻里的热点话题。

来源:红网

作者:蒋楠

编辑:王新凤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nograb/646847/98/1360246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文旅
  • 健康衡阳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