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吃不腻的衡阳美食

衡阳,这座位于湖南省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无数游客。然而,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莫过于这里的美食。我带着味蕾,漫步衡阳街头巷尾,探寻三道绝不可错过的衡阳美食:香气扑鼻的衡阳鱼粉、丰盛诱人的衡阳头碗以及香甜酥脆的衡阳酥薄月饼,让我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中,品味美食,感受文化,一同体验衡阳的独特魅力。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衡阳古老的街道时,整个城市仿佛刚刚苏醒。衡阳的街头巷尾逐渐热闹起来,米粉店里已弥漫鱼汤的香味。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巷,空气中,混合露珠的清新和鱼汤的浓香,迎面扑来的是一种沁人心脾的鱼香味道,仿佛在邀请每一个早起的行人来一场味蕾的盛宴。

衡阳鱼粉,是衡阳人早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每一家米粉店,都有独特的鱼粉配方,那是经过岁月积淀下来的家传秘方。鱼粉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却极为考究。新鲜的鱼肉经过精心烹煮,去骨拆丝,再与柔嫩的米粉相结合,配上衡阳特有的辣椒、葱花、香菜,最后淋上一勺浓郁的鱼汤,味道便瞬间升华。

我走在这条老街上,看见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门口已排起长队。早起的行人有的带着匆忙,有的神色悠然,有的低声交谈,有的则专注地刷着手机,但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店内的操作台。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店内,映照在厨师忙碌的身影上。只见厨师动作娴熟,将煮熟的鱼肉放入碗中,加入米粉,浇上鱼汤,再撒上红艳的辣椒丝和翠绿的葱花热腾腾的鱼粉被端上桌,香气在空气中愈发浓郁。

鱼粉的味道,是一种让人无法拒绝的诱惑。柔滑的米粉、鲜嫩的鱼肉、浓郁的汤头,再加上微微的辣味,一碗下肚,仿佛被温暖包围。鱼粉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衡阳地处湘江中游,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鱼粉,正是这种地理优势的产物。每一碗鱼粉,都饱含着衡阳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当阳光照亮衡阳的街道,鱼汤香气弥漫,这座城市便在美食与文化的交织中苏醒,展现出它最真实、最动人的一面。

品味这碗鱼粉的同时,仿佛也在品味这座城市的历史与人情。每一口鱼粉,都是对衡阳这片土地的赞美与敬仰。鱼粉的香气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清晨的衡阳因鱼粉而生动,因文化而厚重。我行走在这座城市中,品味每一碗鱼粉,感受每一缕香气,这不仅是一段味蕾的旅程,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吃过鱼粉,我沿着河边漫步,来到了充满历史气息的樟木寺。樟木寺坐落在湘江与耒水汇合处的上游三公里处,距衡阳十五公里。这里曾是衡阳的盐运码头。这里,过去是繁华的街市、商贾云集,至今仍保留着民国时期的商铺板房。我走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青砖黛瓦,红墙绿树,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商贸繁荣的年代。

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街道上人来人往,行人悠闲地散步,店铺前的老者坐在藤椅上晒太阳,脸上挂着安详的微笑。小贩们在路边吆喝叫卖,游客们在商铺间穿梭,寻找心仪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街头巷尾的喧闹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我走在这条充满故事的街道上,仿佛能听到那些古老的商贾在这里谈论着交易的热闹声,能看到盐船在码头边卸货的繁忙景象。樟木寺不仅是商贸的历史见证,更是衡阳人生活方式的缩影。这里的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瓦片,都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和人们的记忆。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历史的辉煌,彰显着衡阳这座城市的厚重文化。

我来到当地一家声名远扬的餐馆。这是以正宗的衡阳菜肴闻名。我点了一道衡阳的经典名菜——衡阳头碗。头碗又名七层楼,因其制作过程复杂,层层叠加,形似宝塔而得名。这道菜,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餐馆的老板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头碗的历史和制作过程。衡阳头碗的制作,需要将猪脚炖烂,蛋皮烫熟,肉剁碎,再做成橄榄丸、蛋包丸、滑肉等。每一层的食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烹饪,最后层层叠加,形成一碗美味的大杂烩。黑木耳、鱼肉丸、蛋饺、粉蒸肉、鹌鹑蛋、红薯、大枣,一层层地摆放,吃的时候,一层层地吃,既丰富口感,又增加趣味。

当这道传说中的头碗被端上桌时,我的目光都被吸引住。热气腾腾的头碗,香气四溢,色彩缤纷,仿佛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层的食材都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让人食指大动。我迫不及待地动筷,细细品味这道充满历史和文化的美食。

吃着头碗,我不禁想起衡东头碗的历史传说。晚清湘军名将彭玉麟待客的招牌菜就是衡东头碗,他对衡东头碗进行改造,增加腰花、锅烧丸、黄雀肉、鱼丸、蛋卷等,称玉麟香腰、宝塔香腰、管堆子香腰,形如宝塔,寓意步步登高。改造后的衡东头碗传入民间,成为衡阳酒席中定型的头碗菜品,也是民间结婚、生子、祝寿、逢年过节团圆饭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头碗的每一层都有独特的风味和寓意,代表着衡阳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对未来的期许。品尝这道菜,我不仅是在享受美食,更是在感受衡阳深厚的文化底蕴。衡阳地处湘江中游,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文化荟萃之地。头碗作为衡阳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怀。

在樟木寺的古街上漫步,我不仅品尝到衡阳的美食,还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厚重历史和浓郁文化。每一口头碗,都是对衡阳历史的回味,每一次品尝,都是对衡阳文化的致敬。衡阳头碗,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是历史,是情感的寄托,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我走出餐馆,阳光洒在我的脸上,温暖而明亮。衡阳的街道依旧热闹,人们的笑声和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在这座城市中,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个味道都讲述着一个故事。行走在衡阳的街头巷尾,品味着这里的美食,感受着这里的文化,我深深地被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吸引。衡阳,这座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城市,以她独特的美食和深厚的底蕴,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夜幕降临时,我来到灯火辉煌的衡阳步行街。这里的夜市,如一片热闹的海洋,各种小吃摊位琳琅满目,熙熙攘攘的人群络绎不绝。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耳边充斥着摊贩们热情的叫卖声和顾客们欢快的笑声。霓虹灯的光芒,将整条街道映照得五光十色,夜晚的衡阳在这片光影交织中显得格外迷人。

漫步在夜市中,我被一家卖衡阳酥薄月饼的小摊吸引住。摊位不大,却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口味的月饼。摊主是一位慈祥的中年妇女,脸上挂着热情的笑容。她看见我驻足观看,立刻招呼道:“大哥,我们家的月饼可是祖传的,做了很多年了,您尝尝,保证您吃了还想吃。”

在璀璨的灯光下,衡阳酥薄月饼显得格外诱人。这月饼薄如蝉翼的外皮泛着淡淡的金黄,内馅则香甜可口。我挑了一块五仁月饼,轻轻一咬,酥脆的外皮瞬间在嘴里化开,里面的馅料香甜而不腻。

摊主见我吃得满意,便热情地与我聊起月饼的故事。她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向我娓娓道来:“我们家的月饼,好多年了,最早是我爷爷的爷爷发明的,那时候,他在衡阳街头摆摊卖月饼,靠这个养家糊口。后来,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爷爷继承这门手艺,再到我的父亲,现在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自豪和温柔,仿佛在讲述一个家族的传奇。她继续说道:“小时候,我常常看着父亲在天未亮时就起床,开始准备一天的月饼。做月饼需要极高的技艺,面皮要擀得足够薄,但又不能破,馅料要调得香甜,但又不能腻。这些技艺,都是经过无数次实践和改进,才达到今天的这个水平。”

她指了指摆在摊位上的月饼,“你看,这些五仁月饼是最经典的款式,里面有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和瓜子仁,再加上橘皮和糖,口感丰富,甜而不腻。每年中秋节,我们家的月饼都是供不应求,大家都说我们的月饼好吃得很!”

听着她的讲述,我仿佛看到那个清晨,衡阳街头的糕点师傅在昏暗的灯光下忙碌的身影。他每天清晨都会在街头摆摊,靠卖月饼养家糊口。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饼的做法不断改进,味道也越来越好,渐渐成了衡阳人每年中秋必备的传统美食。

夜色渐浓,步行街上的人流依然不减。衡阳的夜市不仅是美食的天堂,更是这座城市文化的缩影。每一个摊位,每一道小吃,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酥薄月饼作为衡阳的传统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对衡阳文化的一种传承。

衡阳的夜市,不仅是美食的天堂,更是这座城市文化的缩影。每一个摊位,每一道小吃,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酥薄月饼,作为衡阳的传统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对衡阳文化的一种传承。在这片喧闹的夜市中,我感受到的是衡阳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执着。他们用一代代的努力和智慧,将传统的味道传承下来,让每一个品尝到酥薄月饼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情和历史的厚重。

告别了热情的摊主,我继续在夜市中漫步。夜风微凉,灯光璀璨,整个城市显得生机勃勃。衡阳的夜晚,因为这些美食和故事而更加迷人。无论是清晨的鱼粉,还是正午的头碗,亦或是夜晚的酥薄月饼,衡阳的每一道美食都如一颗颗闪亮的星辰,点缀着这座城市的天空,让人难以忘怀。

衡阳不仅以美食闻名,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我走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每一处风景都讲述着动人的故事。清晨,米粉店里,品尝热气腾腾的衡阳鱼粉时,炊烟袅袅,鱼粉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仿佛将我带回那些忙碌而充实的古老早晨。鱼粉的鲜美与柔滑,让我体会到衡阳作为鱼米之乡的丰饶和衡阳人对生活的热爱。

在衡阳的街头巷尾漫步,午后阳光洒在青砖黛瓦的古老街道上,红墙绿树掩映其中,历史的痕迹在每一个细节中闪现。或许会走到南岳忠烈祠,那里庄严肃穆,墙上镌刻着无数抗日烈士的名字。每年的清明时节,市民们纷纷前来祭拜,缅怀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独立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们。忠烈祠不仅是一个纪念场所,更是一个精神的象征,提醒着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先烈的牺牲。

南岳忠烈祠不仅仅是一个纪念场所,它还承载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衡阳作为重要的军事要地,许多青年在这里集结,奔赴战场。他们的名字和事迹,被刻在祠堂的墙上,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站在祠堂前,仿佛可以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誓言,看到他们义无反顾的身影。忠烈祠是衡阳人心中的一片圣地,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此时,肚子传来阵阵饥饿感,于是我走进了一家餐馆,点了一道衡阳的经典名菜——衡阳头碗。这道菜又名七层楼,因其制作过程复杂,层层叠加,形似宝塔而得名。热气腾腾的头碗,香气四溢,色彩缤纷,每一层的食材都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光。每一口头碗,都是对衡阳历史的回味,每一次品尝,都是对衡阳文化的致敬。

而衡山的美景更是令人陶醉。春天,山上繁花似锦,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如火如荼;夏天,云海缭绕,登上山顶,宛如置身仙境;秋天,晨曦微露,站在山巅,看着太阳缓缓升起,染红了半边天;冬天,雪花纷飞,整个衡山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美得让人心醉。南岳衡山不仅风景秀丽,更是宗教文化的圣地,南岳大庙的香火鼎盛,游人如织,展现了道教、佛教、儒家文化的交融。

南岳大庙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佛教建筑群之一。庙内,香火鼎盛,游人如织。大庙内,供奉着释迦牟尼、孔子、老子等中外圣哲,展现道教、佛教、儒家文化的交融。每年都有无数香客来此祈福朝圣,感受这一方圣地的神圣与祥和。走在庙宇间,闻着缭绕的香烟,听着低声的诵经,心中不由得生出一份平静与虔诚。

当夜色降临,衡阳的夜市如一片热闹的海洋。各种小吃摊位琳琅满目,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衡阳的夜市不仅是美食的天堂,更是这座城市文化的缩影。每一个摊位,每一道小吃,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记忆。酥薄月饼作为衡阳的传统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享受,更是对衡阳文化的一种传承。

在这片喧闹的夜市中,我感受到的是衡阳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执着。他们用一代代的努力和智慧,将传统的味道传承下来,让每一个品尝到酥薄月饼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乡情和历史的厚重。

在衡阳,行走在街头巷尾,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惊喜。每一道美食,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每一个历史遗迹,都记录着这座城市的过去。衡阳的美食与文化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这座城市丰富多彩的画卷。每一道美食,都是衡阳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每一处风景,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

衡阳,拥有着无数令人难忘的美食,然而更重要的是,它的每一处景致,每一段历史,都充满深厚的文化积淀。无论是早晨的鱼粉,午后的头碗,还是夜晚的月饼,这些美食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体验。

行走在衡阳的街头巷尾,品味这些美食,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让我不禁感叹:“衡阳的美食吃不腻!”


【作者简介】谢德才,土家族,湖南省桑植县人。作品见于《人民日报》《湖南文学》《天津文学》《芙蓉》《红豆》《美文》《十月》《民族文学》《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中国作家》等报刊。有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和其他选本,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凤凰》《张家界看“海”》《张家界的眼睛》等。

来源:红网

作者: 谢德才

编辑:王新凤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nograb/646947/63/1482720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衡法在线
  • 法润衡阳
  • 教育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雁城警事
  • 红网小记者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文旅
  • 健康衡阳
  • 红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衡阳新闻
  • 头条
  • 书记
  • 市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