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疫”线先锋①|社区“跑腿员”搭好隔离门内外“连心桥”
编者按:誓言滚烫,在这个春天逆行而上;热血激荡,凝聚三江汇流的力量。这个春天,有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人,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以力量传递力量。一句句生死誓言,一行行红色指印,一个个逆行身影……即日起,石鼓区委宣传部、区委融媒体中心联合红网时刻推出《石鼓·“疫”线先锋》系列报道,致敬所有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先锋,致敬寒夜里互相温暖坚强前行的我们。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快递员,却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天往返于医院隔离区域和疾控中心之间。
从事“流调”工作李湘蓉,是李昊洋的队友之一。每天要不厌其烦的与十余名病人进行通话,询问他们症状表现、发病时间、有无武汉接触史之后,细心地填上数十个数据。
红网时刻 通讯员 陈毅 记者 王敏 衡阳报道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快递员,却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天往返于医院隔离区域和疾控中心之间。这批特殊的“快递”,里面装的不是食物也不是衣物,而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和确诊人员的标本。
2月2日清早,天还未亮,李昊洋和队友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像往常一样出现在石鼓区疾控中心,一天的工作从这里开始,他们需要先进行自我消毒,换上隔离服,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再去医院取特殊“快递”。
在衡阳市城区,有3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接诊医院,其中2家尤其是湘南最大的南华附一医院都坐落在石鼓区,所以李昊洋和战友们要承担的是城区超过三分之二的工作量。结合实际情况,该中心成立了4个应急小组,每组3人,实行24小时轮班制度。
流调、取样、送检……这样一份看似“流程化”的工作,在普通人看来再“简单”不过。可正是这样一份“简单”的的工作,缺容不得丝毫马虎 。
每天,应急处置机动队成员接到通知后,便要以最快的速度去定点医院取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和确诊人员的标本,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再将采集样本和调查数据送往市疾控中心进行检测,以便综合评估及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进行。
“接到上报之后,我们就要出发,这个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点的。可能在深夜,一个电话就要出发。所以我们基本上做好随时都要出发的准备。”李昊洋向记者介绍道,保证标本的合格安全、快速送达,便是他们是肩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名字、采样类别及单位,还有时间全部都要写好在试管上面,采好之后再用密封袋装好。”这是李昊阳隔着玻璃门跟医院隔离区域内的护士的千叮万嘱。
“顾虑肯定是有的,毕竟我们回去之后还是要跟家人接触的,主要是避免交叉感染嘛。”今年28岁的李昊阳,是一名“90后”。每天等待取样的他,一天要在隔离病房门外长时间停留,一瓶消毒水从不离手,机动队员互相要反反复复喷上数十次。有时候在医院取样等待的时间太长,担心衣服和表皮沾上病毒被带回家,他有时干脆就在单位休息。
从事“流调”工作李湘蓉,李昊洋的队友之一。每天要不厌其烦的与十余名病人进行通话,询问他们症状表现、发病时间、有无武汉接触史之后,细心地填上数十个数据,只有掌握了患者的流行病学的信息后,才能进行合理判断,甄别判定怀疑对象的患病风险。
“我们的工作必须要一丝不苟,我们工作完成好了,临床的医生也可以尽快地给予患者一个治疗方案。”李湘蓉说道。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经过近3小时的等待,3人小组才取样完成。接着,他们又马不停蹄地送往市疾控中心,直到下午三点左右,终于完成了这次送检工作。
这一趟下来,历时近6小时。此时早已经过了午饭饭点,但在疫情持续的这段日子里,对于下午三四点,晚上八九点吃饭,队员们似乎习以为常。
一天24小时待命,只要接到命令,他们便往返在路上。
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为标本检测跑出了“疾控速度”。
“从当医学生开始,我们心里也就是认定了要走这条路,而且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员就是要冲锋带头的,就是起先锋模范作用的。”李昊洋自豪地对着记者说完,便转身又和队友们前往另一个医院取样、流调。
在疫情防控战争结束前,他们也将一直在路上。
来源:红网
作者:陈毅 王敏
编辑:李璐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