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寻舌尖上的祁东 解密红薯粉的“逆袭之路”

微信图片_20200417161435.jpg

 林燕食品工厂。

微信图片_20200417161430.jpg

 除了大家熟知的黄花菜,祁东县还有很多民间美食,比如石亭子镇的红薯粉。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张欢 记者 王敏 衡阳报道

常言道:“美味在民间,好菜在农家”。祁东县虽然是个小县城,却有着“世界黄花菜看中国,中国黄花菜看祁东”的美誉, 除了大家熟知的黄花菜,祁东县还有很多民间美食,比如石亭子镇的红薯粉,而民间美食如何走出祁东,走向世界,成了祁东人心心念念的事情,也成了林燕食品创始人张建林、邹海燕夫妻的心头大事。

张建林出生在祁东县石亭子镇的一个小乡村,石亭子镇手工做红薯粉有着500多年的历史,村里有很多家庭几代人都是手工红薯粉的手艺人,“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美食者重在食物的质,而非量,这是石亭子镇红薯粉手艺人认可并信奉的。

手工制作红薯粉从清洗红薯、削皮、揉出淀粉、沉淀……到最后成为红薯粉需要半天的时间,纯手工红薯粉虽然筋道耐煮,味道纯正,营养丰富,却因为制作时间长,销路有限,很多手艺人迫于家庭生计考虑,也不再从事红薯粉制作,眼看这门传统手艺面临失传,红薯粉这道美食可能只能停留在石亭子镇这个小乡镇,张建林夫妇急了,原本在长沙创业的他们,决心回乡发展。

张建林说:“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有些美食不仅仅只是一道菜,家乡的美食是有灵魂的,凝聚着老一辈人的心血,也承载着年轻一代人对家乡的记忆 ,如果不能继续流传下去,该是多大的遗憾。”

时代飞速发展,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传统生产、传统营销必须做出改变,而且迫在眉睫。张建林夫妇认识到这点,多方筹措资金,准备将家乡红薯粉规模化,市场化,2017年9月25日,林燕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建立,村镇里的红薯粉手艺人也成了有稳定工作的员工。

这两三年间,资金周转困难,销路有限,张建林夫妇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用心经营每一个客户,还好“守得云开见月明”,林燕食品慢慢的步入正轨。

红薯粉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张建林最担心的就是机器化生产后红薯粉的质量,为了保持原有纯手工红薯粉的口感筋道,久煮不糊,营养丰富等特点,张建林夫妇亲自盯生产线的每个环节,每一批产品都要抽检,亲自下锅煮了尝尝口感,力求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个订单。 “有一次煮了尝了下,发现口感欠佳,硬是把这批货撤下来,重新生产,撤下来的红薯粉也不能浪费,就送给亲戚朋友吃了,很多亲戚说口感这玩意因人而异,我们吃着也觉得蛮好吃,不卖多亏啊。” 张建林说,“亏钱也比亏心好,我心里自有一杆秤,我不能把‘林燕’牌子给砸了,很多客户都是回头客,不能辜负他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燕食品生产的“林燕”牌系列粉丝因其质量有保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销往江、浙、沪、北京、新疆、湖南、广东、广西,深圳等全国二十余个大中城市,产品遍及个大商场、超市、连锁店和农贸市场。石亭子镇上的红薯粉手艺人腰包鼓起来了,红薯粉带动的红薯生产,物流运输等系列产业链也兴起了,村民幸福指数高了,压在张建林夫妇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定了。

你看到的美景,你尝过的美味也能成为别人眼里的风景和美味,是一件多么鼓舞人心的事情,石亭子镇红薯粉能走出村庄,销往全中国,甚至走向世界,是每个石亭子镇村民的愿望。


来源:红网

作者:张欢 王敏

编辑:蒋楠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2020/04/17/708181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