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南岳区寿岳乡龙凤村,一幢幢住房与南岳山脚下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远看宛若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宁秀丽 邓文娟 记者 石珊 衡阳 报道
走进衡阳市南岳区寿岳乡龙凤村,一幢幢住房与南岳山脚下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远看宛若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
早已实现“有房一族”的脱贫户周石民,仍然喜欢在访客面前摆出过去和现在房屋对比的照片,并且滔滔不绝地讲述新房的来历:“我们一家5口人,以前都挤在有极大安全隐患的土木结构的房屋里,碰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时,全家人提心吊胆,生怕房屋会坍塌。2018年2月政府来人看了我家住的房子,了解了我家的实际情况后,通过申请、审批等手续,政府补贴资金帮助我家改造,住上了今天的新房子!”
南岳区真正实现了让原本无房住、住危房的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
这是南岳区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的一户实例,也是南岳区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南岳区将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保障问题,真正实现了让原本无房住、住危房的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
改造危房,温暖人心
2014年,周石民因病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总共有5口人,他和妻子带着小孙子在家务农,儿子儿媳在外务工。在没有进行房屋改造前,一家人原住的全木结构房屋建于70年代。因多年风吹雨打、霜冻雪封,出现漏雨现象。周石民夫妇无力整修屋面,漏雨问题愈加严重,致使屋面上的椽子、檩子等主体物腐坏,房屋随时可能倒塌。
贫困户住上了新房。
2018年,周石民的房屋经寿岳乡政府及南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排查鉴定,认定为C级危房,将其纳入2018年区级危房改造计划,按原址新建方式落实了危房改造。同时,在政策的支持下,当地政府对周石民家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拆除了原有破旧的土灶,在原址上新建了燃气炉,灶面整齐地贴上了瓷砖,新建了案板,购置了碗柜,硬化了地坪,整个厨房看起来焕然一新、干净整洁。
挂图作战,精准任务
在南岳区住建局农村危房改造办公室的墙上,4张1.3米的图纸贴满了两面白墙,上面记录着2020年度南岳区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方案、路线图和实施进度。据了解,这是该区聚焦脱贫攻坚,围绕安居扶贫,在全省率先采用“挂图作战”的方式实施危改任务。
2020年度南岳区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方案。
南岳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受“禁止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的规划要求,位于生态重点保护区范围内的四类重点对象难以实施危房改造。为此,结合该区“自然保护地村民搬迁”政策,南岳区对“禁建区”的四类重点对象采取搬迁安置、货币安置等方式解决住房问题,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落实了危房改造。为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对象“不错一人,不漏一人”,该区精心研究编制了南岳区农村危房改造对象分布图,将存量危房的精准位置信息与保护地功能区分布、危改户任务清单、施工进度、责任主体、落实情况等方面内容编制在统一的图版上,时刻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坚持危改工作每日一过问、每周报进度、每月一会商,全面熟悉掌握工作进度,做到手中有图、心中有图,严格按图管理、按图推进工作。
同时,该区还建立考核机制,定期通报工作进度,让进度落后的乡村及时予以调度和解决。
“实施挂图作战,是为了让我区危房改造工作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责任具体,还有利于加强过程督查,层层传导压力,让干部抓执行时不打折扣。”南岳区住建局主要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南岳区所有四类重点对象完成了全覆盖性住房安全鉴定,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已全面清零。下一步,南岳区将继续推进困难群众的危房改造工作,把住房安全作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真正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安居新房,奔赴新路
南岳区南岳镇岳东社区贫困户贺五昌是农村危房改造的受益户之一。以前,贺五昌居住的是红砖房,墙体严重开裂,屋面变形。因其经济收入低,没有固定经济收入来源,住房安全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每逢风雨恶劣天气,贺五昌家的屋顶瓦片被掀得所剩无几,接水桶、盆摆满一屋。
2020年,在乡镇干部的帮忙下,贺五昌申请了农村危房改造,经核查鉴定其房屋为C级危房,并纳入南岳区2020年农村危房改造计划,采取维修加固方式进行危房改造。住上新家后,贺五昌凭借自身的泥工手艺,在家门口就业,全身心投入到脱贫增收上。
“通过近年来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全区危房问题得以解决,群众住房条件改善,乡镇的农民工匠积极参与到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中,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也增加了就业技能、激发了内生动力,大家将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发展生产和增收脱贫上”。 南岳区副区长谭庆年说。
如今,在南岳区,越来越多的农民不仅圆了“安居梦”,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更足了。
来源:红网
作者:宁秀丽 邓文娟 石珊
编辑:王敏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