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论 | 蒋国政:发挥金融“核心”作用 助力衡阳“中心”建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衡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深刻总结了过去五年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擘画了“加快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宏伟蓝图,吹响了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号角。回望过去,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号角催人奋进。金融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切实发挥“核心”作用,全面助力“中心”建设,为衡阳市打造区域经济中心、彰显区域中心地位积极贡献力量。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在提升金融供给效率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产业发展、调整和升级的各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支持衡阳市打造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关键。近年来,我们提出《打造区域现代金融中心,助推现代产业强市建设》《衡阳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思考》等决策参考预案,推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金融“暖春行动”加大金融支持衡阳“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实施方案》《衡阳市优势产业链融资再贷款、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工作方案》等金融政策,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正向激励作用,引导全市金融系统优化金融服务,提高金融供给效率。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015年的1.54倍、2.18倍。存贷款余额、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证券交易额等稳居全省首位(长沙除外)。2020年以来,全市组织银企对接会近100场,直接参与企业超2500家,签约金额超1600亿元,场次、规模、签约金额等位于全省前列。

下阶段,全市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提升金融供给效率,更好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是建立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按“一链一行”“一企一策”原则,组织辖内金融系统对口全市14条优势产业链,围绕产业链提升、产业生态涵养、产业园区赋能,做好“融资+融智”服务,推动输变电、钢管及深加工、有色金属等先进制造产业链发展,扩大衡阳优势产业辐射范围。二是创新政银企对接合作机制。深入推进金融“暖春行动”,建立“1+N”政银企对接模式,通过线上产融信息对接平台、线下政银企洽谈对接等多种方式,发挥平台桥梁纽带功能,畅通重点产业项目、优势产业融资渠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强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整合多方资源信息集成共享,推进市级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强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发挥金融科技作用,推动金融系统信用评价数字化建设,提高审贷效率,为区域内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加快金融产业发展步伐,在提升金融组织功能中扩大区域金融中心影响

中心就要有中心的样子,中心就要有中心的功能,中心就要有中心的作为。加快金融产业自身发展步伐,将衡阳市构建成为“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的融资枢纽,能够集中大量金融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聚集经济效应,从而对区域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带动作用。目前,衡阳市已初步形成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多层次机构并存、功能互补的金融市场体系,拥有金融机构137家,金融从业人数3.5万人,金融机构数量及从业人数稳居湘西南首位。2019年8月,全省地市中规模最大、设施功能最完备的区域发行库投入使用,在服务本地经济金融发展同时,还承担了省会发行库部分功能,有效覆盖郴州、永州、邵阳、娄底等4个周边城市,部分业务延伸至广东深圳,极大提高了衡阳市在区域金融中的影响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下阶段,全市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提升金融组织功能,持续扩大区域金融中心影响。一是积极争取全国性金融资源。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知名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投资、资产管理等机构以及股权、产权等要素交易市场在衡阳设立区域性总部,支持银行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信贷专营事业部,建立完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以金融资源强集聚服务经济发展强创新。二是发挥地方金融组织作用。推动法人金融机构治理现代化,引导法人银行金融机构回归主业、准确定位,在贷款条件、利率定价、担保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探索组建衡阳市金融控股集团,整合优化全市金融资源。支持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地方资产管理等金融组织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三是用好用活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用好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企业上市辅导中心等金融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风险缓释和增信机制,以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为载体,围绕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做好金融配套服务,加速推进湘西南区域金融互联互通。

打造金融创新运营高地,在提升金融产品特色中满足重点领域融资需求

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就是要让创新成为衡阳市最鲜明的标识。全市金融系统要及时跟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的发展步伐,增强有效资金供给,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积极满足重点领域融资需求,将衡阳市打造成金融创新运营新高地。近年来,全市金融系统立足于发展现代产业,围绕“两黄两茶一花”创新推出油茶林权抵押贷款、“黄花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助力衡阳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积极开展全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让农村“死资源”变成“活资本”,助力乡村振兴快速发展;结合衡阳市优势产业链特点,创新推出“云链”“链捷贷”“e信通”等产品,解决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难题。

下阶段,全市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提升金融产品特色,更好地满足重点领域融资需求。一是加强金融产品创新。针对衡阳“UP”模式、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输变电、钢管及深加工、军民融合和航空装备、生态绿色食品等重点经济发展领域,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大力推广基于应收账款、订单、知识产权、股权、期权、动产等新型金融产品,实现区域金融产品创新全覆盖。二是加强金融服务创新。扩大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人民币跨境结算等新兴金融服务业态,提高审贷效率,更高效满足优质项目和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树立区域金融服务创新新标杆。三是加强金融模式创新。加强政府经济主管部门与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的协调联动,探索构建科创投、科创贷、科创保、科创券、科创贴“五创”金融服务体系;科学引导社会资本流入农村,在区域内率先建立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色融资模式,成为区域金融模式创新引领者。

守牢区域金融安全底线,在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中护航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区域金融安全是区域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衡阳市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一件战略性大事。金融风险传导性强、影响面广、危害性大,全市金融系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和风险处置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确保本辖区金融安全的同时,力争打造成为湘西南片区金融风险的避风港、缓释区和化解地。近年来,全市金融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为基本方针,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建立健全“4+1”的风险化解联动机制,精准实施“专员+主监管人”的风险化解督导制度,金融风险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衡阳市高风险机构顺利清零,关联性金融风险隐患得以有效排除,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下阶段,全市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全力护航衡阳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扎实开展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探索建立全链条风险防控机制,对湘西南片区的风险动荡源、传染点、传导链、影响面做到心中有数,实现区域金融发展质量、规模、效益、安全相统一。二是发挥机制效用。充分发挥“4+1”风险化解处置工作联动机制效用,压实各方责任,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处置合力。探索建立湘西南片区金融风险处置联席会议,做好区域金融风险应对预案,做到风险事件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进一步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估与审查机制,健全信用风险全口径管理体系,最大程度规避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三是强化安全理念。统筹开展金融知识集中宣传活动,持续加大存款保险宣传力度,努力提高衡阳市民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有序规范开展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发挥风险差别费率正向激励作用,推动辖区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畅通“12363”金融消费者投诉转办服务渠道,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风险的合力。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衡阳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蒋国政)

来源:红网

作者:蒋国政

编辑:李璐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2021/11/18/1040883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衡法在线
  • 工信
  • 法润衡阳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经济·衡阳
  • 社会
  • 民生
  • 问政
  • 雁城警事
  • 乡村振兴
  • 清风衡阳
  • 科教
  • 应急
  • 民政
  • 财富
  • 园区
  • 汽车
  • 房产
  • 文旅广体
  • 健康
  • 松木经开区
  • 精彩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政务新闻
  • 公示公告
  • 最美衡阳
  • 呼声
  • 论坛
  • 头条
  • 新闻焦点图
  • 微博
  • 书记
  • 市长
  • 通讯员文集
  • 新闻推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