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湖南财工职院乘势而上,以系统性思维谋划学校高质量发展路径。在该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之际,红网将推出《“建高升本”启新程》系列报道,见证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如何以改革之笔,答好新时代“为产业造血、为人才筑梦”的职教考卷!
2024年5月,全国业财税数智化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首届理事会会议暨新质财经系列教材研讨会议在湖南财工职院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新凤 通讯员 刘振林 唐文 衡阳报道
当企业苦寻“懂业务的财务人”时,高校却仍在输出“只会记账的会计”——十年前,这条横亘在财经教育与产业需求间的隐形鸿沟,如何被跨越?
近年来,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四流融合”破题,通过创新质专业、育新质教师、研新质教材,重构数智时代的新质财经人才培养范式。
标准引领 创新质专业
近年来,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供需严重错配、业财信息脱节、产教融而不合等问题。
从湖南财工职院近几年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也可看到,企业对财经人才的需求逐渐由会计助理、审计助理等传统岗位向财务BP、业财数据分析师、绩效评价师、商务数据分析师等新兴岗位转变,这对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启示。
为响应数智时代对“懂财务、通业务、会运营、精技术、善管理”新兴业财管理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2012年9月,湖南财工职院和湖南中德安普公司深度合作,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导向,拉开了业务流、数据流、财税流、知识流“四流融合”新质财经人才培养改革序幕。
为进一步明晰行业趋势与市场需求,2024年,该校依托全国业财税数智化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组织实施了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工作。调研报告显示,我国新型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人才严重短缺,缺口1000万人以上。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所需的新型财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存在较大差距。
湖南中德安普新质财经学院在湖南财工职院揭牌。
调研结果与既定的专业发展规划高度契合,该校进一步坚定了优化调整专业布局的决心,并采取了“纵向升级+横向拓宽”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率先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启动了“四流融合”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即对照财会行业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综合能力需求,将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业务流、数据流、财税流,以知识流进行系统处理重构,培养行业所需的新型会计人才。
另一方面,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这一“新专业”的申报与建设工作也被提上日程。去年,湖南财工职院牵头申报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新专业目录成功获批,列入《2024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增补清单》。今年,28所职业院校首批备案开设,招生规模超5000人,位居2024年新增专业首位。
“今年,我校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招生规模为360人,未来我们将以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为核心开展财经类专业建设。”湖南财工职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胡智清的话语中充满期待。
“四流融合”教学示范教室学生正在上课。
这一专业建设的重要进展在今年召开的一场研讨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现。
6月24日,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教材发布和标准试行研讨会在湖南财工职院举行。会上,湖南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湖南财工职院党委副书记何万能对国内首个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省级教学标准进行了全面解读。
该标准定位精准、体系科学,涵盖专业简介、教学标准、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岗位实习标准、2门专业基础课程标准和8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其聚焦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对业财管理人才的新需求,构建起“产业需求—教学改革—人才供给”的闭环生态,精心研制了业财融合采购管理等8个新兴业财融合岗位职业简介和职业标准。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试行,将推动财经职业教育正式开启“数字化标准引领”的新篇章。
产教同频 育新质教师
要培养新质人才,先得有新质教师。
湖南财工职院明确新质财经教师培养标准,构建“国培省培、校本培养、教学比武、企业历练、资源研发”五位一体培养体系,主导组织开展20余期“四流融合”教学改革培训,超2000人参培,500余人深度参与资源建设,全力锻造“双能”师资队伍。
“拿造纸线上的牵引绳打比方,采购时你不得货比三家,搞个供应商擂台赛?”近日,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流融合”数字化教学示范区内,青年教师毛姗正在讲解业财融合采购管理示范公开课,线上3000余人同步观看直播,这样的场景已发生40余次,惠及全国700余所院校、师生3万多人次。
在这个由60台电脑、7块智慧教学屏构建的模拟企业运营环境中,学生们可以“化身”企业采购经理、供应商代表、企业会计师等关键角色,直面“真实”的商业战场。
湖南财工职院四流融合数字化教学示范区。
该校会计学院院长王志伟表示:“企业真实业务场景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从根本上对学生未来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就业竞争力带来显著帮助。”
然而,如何将庞杂的业务流、数据流、财税流有效梳理为系统清晰的知识流?这是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团队教师不但要做到对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了然于胸,还必须充分熟悉企业真实场景、业务数据及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重构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湖南财工职院不少教师利用节假日深入企业开展实践。
2024年12月1日,财经商贸类新增专业业财数据应用与管理建设研讨会在湖南财工职院举行。
“以前我只要对着PPT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即可,但现在,我要在业务场景中去讲知识点。原来各门核心课程的知识体系全部被打破重构,取而代之的是对照财会行业一人多岗、一岗多能的综合能力需求,以项目化、模块化的方式教学。”毛珊笑言,因为自己也没有在企业中做财务、采购等实战经验,为了把课上好,她联系了多个企业采购、财务部门的负责人,不断去解决实战难题。
校企之间的亲密合作,为该校打造出一支具备大数据素养和业财思维的新型财经“双师”教师团队,包括6名教授、20余名副教授、8名注册会计师以及3名湖南省会计领军人才。
依托全国业财税数智化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300余所院校的教授、骨干教师以及企业专家和业务人员组成教材开发团队,成功开发了十余本新型财经系列教材和教学标准体系。
场景驱动 研新质教材
教材内容如何实现快速迭代并与真实生产服务技术同步?湖南财工职院牵头组建教材开发团队,持续开展教材研发。
历经岗课赛证融通1.0版、业务2.0版、大数据3.0版,该校于2024年推出以“四流融合”为核心的业财融合4.0版教材,成功研发出业财融合采购管理等10部数智化、场景化教材,全面提升学生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由全国业财税融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湖南财工职院牵头组织编写的“四流融合”新质财经系列教材《业财融合销售管理》《业财融合采购管理》《业财融合会计基础》《业财融合综合分析》入选省级优质教材。
该校依托财务会计类2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业财融合“名师工作室,成立了由学校教授和企业专家领衔、骨干教师和企业业务人员组成的《业财融合采购管理》《业财融合生产管理》《业财融合销售管理》《业财融合筹资管理》等10门课程的课程建设团队,全面深入开展教材开发、教学标准制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平台开发、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等工作。
目前,湖南财工职院已完成10门课程教材编写以及相应课程教学标准、教学云平台、课程资源建设,为财经职教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校企协同 育新质人才
谈到新质财经人才,全国业财税数智化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湖南中德安普大数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谭秋云是这样描述的:“有业务场景视角,有财税专业知识,有大数据素养,有技术应用能力的‘四有’管理型人才。”
2024年,湖南财工职院召开了三次全国性“四流融合”新质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会议,在湖南省5所院校的10个财经类专业全面开展“四流融合”新质财经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试点,省内外30多所本科高职学校同步进行。
企业的评价成为检验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尺。“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过硬,上岗后业务上手快、工作韧性强。”从广东龙达财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浩钊的评价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企业对该校财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与信赖。
广西财经学院与湖南财工职院开展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四流融合”教学改革交流研讨。
该校财经专业学子不仅在行业领域发光发亮,同样也在扎根基层中散发光热。2016届会计专业毕业生陈敬毕业后从广东回到家乡岳阳市华容县,担任乡村振兴专干兼团委书记,将自身所学的财会专业知识应用于工程核算、道路基建以及村容村貌的改善中。
“陈敬的选择并非个例。”湖南财工职院党委书记曹鑫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财经专业学子选择扎根本土产业、投身基层就业,用“数智思维”引领基层产业发展、带领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当数字经济大潮席卷各行各业,湖南财工职院以“四流融合”为支点,撬动了传统财经教育的转型之路,培养出既能看报表、又能下车间的新时代“财务指挥官”。
一条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壮阔江河,也正托起新质生产力的航船破浪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凤 刘振林 唐文
编辑:王敏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