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服输”的韧劲、“不怕苦”的实干、“不忘本”的情怀,是衡商闯荡商海的致胜法宝。衡阳市委统战部、衡阳市工商业联合会、红网时刻新闻联合推出《天下衡商》融媒体专题,通过《雁归来》的赤子情怀、《创业纪》的奋斗征程、《商会志》的群像光辉,展现衡商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动人篇章。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新凤 李璐 通讯员 蔡中湘 全鑫 实习生 李馨瑶 衡阳报道
衡山科学城的晨光里,立着一口特别的“大井”。
这口“井”里,藏着一个衡阳人的创业密码:如井水般向下沉潜,扎深自己的根;似井口般向外开放,纳尽发展的光。
从电源适配器到医疗设备,从60平米民房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曹柯用24年时间,在精密制造的土壤里,凿出了属于自己的深度。
近年来,曹柯获得了诸多荣誉。
从雇佣制到合伙制:在危机中重生
2001年秋,19岁的曹柯揣着父母给的100块钱,毅然南下,在广州番禺的电子厂当维修工。“书太难读”,他说,不如早点闯世界。
带他的贺师傅教了20多天,曹柯就把电路板的脾气摸得透透的。
几个月后,他在广州石牌村租下一间60平方米的民房,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第一批员工是自己的舅舅、舅妈、弟弟、妹妹。9个人挤在两室一厅里,墙上贴着几张潦草的电路图。
给公司取名时,他盯着隔壁日本公司的“三井”招牌犯愣。“不能叫四井五井,但又得比它大一点。”就像他这人,直来直去。“广州大井科技”的名字,就这么定了。
以“做别人做不到的服务”为宗旨,曹柯实行“小鱼”变“快鱼”“快鱼”吃“大鱼”的策略,带领团队迅速占领市场,连创销售佳绩,“大井”的名号在电源行业渐渐有了分量。
谁也没料到,一场刺骨的寒流正悄然逼近。
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大井的订单断崖式减少。100多名员工的工厂,最后只剩20多个。曹柯坐在空荡荡的车间里,手里攥着裁员工资单,烟蒂堆成了小山。“民营企业亏不起,赚100花200,就得从自己口袋掏。”
6年后,危机再次降临。人心越来越散,整个公司毫无朝气,“拿多少钱干多少活”的话,像冷风似的往他耳朵里钻。
曹柯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他把公司重要的管理人员叫到办公室,将一定比例的股份分配给内部员工。
雇佣制改合伙制的那年,订单量涨了三成。以前是他催着员工问进度,后面是员工鼓足干劲往前冲。“这招改对了。”曹柯得意地说。
这口“大井”,最初只够盛下一个人的生存渴望,如今却稳稳托起了一群人的生计。
大井集团总部坐落于衡山科学城。
从广州到衡阳:把根扎回故土
背井离乡多年,曹柯时常站在广州的高楼上,望着远处的霓虹发呆。他总会想起熟悉的乡音、想起茅叶滩的黄昏、想起那口鱼粉的鲜。
“回衡阳去!”这个念头像泉眼,一冒出来就止不住。
身边的人都觉得他疯了。妻子带着孩子在广州待了十多年,早已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不明白他为啥要“往回走”。曹柯没多解释,只说:“根在那儿,总得回去。”
2017年,曹柯在衡阳注册了湖南大井电源技术有限公司,看地块、谈规划、对接部门……他带着团队一次次从广州往衡阳跑。
2018年,大井集团总部的牌子正式挂在了衡山科学城。同步落地的,还有公司的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智能化生产线等。
不仅如此,为了丰富产业链,曹柯还在衡南县三塘工业园建成8万㎡的配套生产基地,设有电源制造部、SMT贴片部、高频变压器部、线材成型部、五金冲压部、塑胶成型部6大部门。
自此,大井电源便形成了衡山科学城总部、三塘工业园生产基地、天安科技园销售总部与北京、上海、成都、衡阳、厦门、深圳等销售中心紧密协作的新产业布局。
为了让乡亲们多一个家门口谋生的机会,他在老家屋后建了个乡村车间,20多位村民在那做五金配件。一个患有智力障碍的小伙,在车间搬运物料,每月能拿3000块。“他有力气,就有饭吃。”
有人说他傻,“配套厂房广州更方便”,他笑着回应:“衡阳的产业链,得有人先搭起来。”
回到家乡的这几年,大井像被春雨滋润的幼苗,猛地拔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湖南省绿色工厂……一份份荣誉,见证了曹柯的努力。
他直言:“我能感受到衡阳的营商环境在变得越来越好,当后盾变得强大,我们也能更专注于产品研发,目前我的理想就是让中国再多一家100年企业。”
EMC测试员进行电源适配器传导辐射测试。
从电源到内窥镜:在专注里凿出深度
在曹柯看来,扎根本土不只是把公司搬回来,更要补齐家乡产业的短板。
EMC检测,指的是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EMI)和抗干扰能力(EMS)的综合评定,是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大井是衡阳首家拥有此资质的公司。
2019年建这个平台时,有人劝曹柯:“4000万投进去,猴年马月能回本?”他不听,不仅建了,还对衡阳企业免费开放。“本地企业产品质量上去了,整个产业链才能活。”曹柯看得通透。
EMC检测,指的是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EMI)和抗干扰能力(EMS)的综合评定。
他对质量的较真,不只体现在建立检测平台上。
大井集团的车间墙上,挂着“6P9T11S”的公司标准。“6P是品质保障,9T是技术保护,11S是服务。”这股对品质的执拗,吸引了美的、创维、实达、佳博、中崎等一批公司前来合作。
目前,大井旗下有桌面电源、插墙电源、裸板电源、铁盒电源、氮化钾电源,定制电源多款产品,适用于打印机、医疗器械、KTV、一体机、智能音箱、智能投影仪等多个领域。
大井集团展厅场景。
2024年,大井电源年产量达2000万只,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
曹柯与医疗设备的缘分,始于电源适配器。
2009年,他经营的大井科技已在电源领域站稳脚跟,其生产的电源适配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医疗器械。他发现,医疗设备虽被视为“高大上”,但核心的电子技术与自己深耕多年的电源领域相通。
“都是电子设备,原理相通,只是应用场景不同。”曹柯说,电源领域积累的电子技术、生产管理经验,成了他跨界的底气。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国内医疗设备市场的痛点:高端设备依赖进口,价格高昂,基层医院难以负担。
工人在电源适配器生产线上有序忙碌。
2019年,曹柯把在广州孵化了10年的大井医疗也迁回了衡阳,主要生产无线内窥镜。如今,这些设备已走进全国多家医院。
大井集团总部的展厅里,挂着张特别的照片——不是西装革履的商务照,是他2014年自驾去西藏时拍的一张旅行照,照片上写着:“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干企业和长途旅游,其实是一回事,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段路是雪山还是戈壁,就像创业时,明天的订单、技术上的难关,全是未知。”
但正是这种未知,让他着迷——就像当年在电子厂第一次拆开电路板,像后来在实验室调试内窥镜的第一帧图像,“每一步探索,都像踩在新的土地上。”
电源适配器生产过程中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这些年,曹柯的足迹踏过全国30个省份。“不仅仅是为了玩,也是为了看不同的人怎么过日子、怎么干事业。”
如今,他亲手凿的这口“大井”既有深度、宽度,也有温度——深度,是24年没换过赛道的专注;宽度,是从电源到医疗的跨界突破;温度,是乡村车间里20多个村民的笑脸。
从广州到衡阳,从电源到医疗设备,这口井还在往下凿,带着一个衡阳人的执拗,往深里去,往宽里长。
一只电源适配器成品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策划:欧美景 谭如茵 李胜峰
执行策划:蔡中湘 全鑫 丁晴 王敏
设计:李璐
衡阳市委统战部 衡阳市工商业联合会 红网时刻新闻 联合出品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凤 李璐 蔡中湘 全鑫 李馨瑶
编辑:丁晴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