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珠晖区:运营“时间银行” 守护“夕阳美好”

1.jpg

邻里互助志愿者罗先生正在帮周奶奶做中餐。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唐兰荣 衡阳报道

4月24日一大早,服务里社区的工作人员就接到家住自强里的居民周奶奶的求助,请求社区志愿者帮她做一顿中餐。据了解,周奶奶是一位独居老人,今年已经99岁了,当天家里保姆因临时有事需请假半天,需要志愿者来照顾一下饮食起居。周奶奶获取的服务是衡阳市珠晖区苗圃街道服务里社区创新实施“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一个缩影。

什么是“时间银行”?简单来说就是“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由志愿者给高龄尤其是空巢老人提供看护、陪伴、助行、助医等生活照料服务换取“时间”存入“银行”,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可以用自己储存的“时间”兑换等时的养老服务。就像市民有多余资金的时候,把它存入银行,而需要用钱的时候,再把它取出来一样。

做公益、存时间、换服务,让低龄老人参与社会志愿活动的爱心流动起来。去年来,珠晖区苗圃街道坚持公益性、互助性、激励性、持续性原则,以服务里社区为试点,依托“三化”治理和“里巷”工作法,发挥“片组邻”三长“人熟门清”的独特优势,将居民需求、志愿服务与居家养老、助残助困等巧妙结合,探索营运“时间银行”,让“老有所为”赋能“老有所养”,为社区互助养老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87岁的张奶奶家住服务里社区建设里,儿女没有常住身边,她平时很少出门。最近,在张奶奶家里却多了位忙前忙后的阿姨,既不是她的亲人,也不是家里请的保姆,而是她的邻居廖阿姨。自从社区试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后,廖阿姨又多了一个新身份,成为了社区里的邻里互助志愿者。平时只要张奶奶有需求,廖阿姨都会为张奶奶提供买菜、亲情陪伴等服务。“我们是30年的邻居,本来就很熟悉,能帮到她,我自己也很开心。”廖阿姨说。

尽管已60岁,但廖阿姨还是热情服务辖区内的高龄、独居老人,为他人送去温暖关心。时至今日,服务里社区“时间银行”已经“1岁”了,她的“时间存折”上也留下19小时的服务记录,她表示,待她年老需要帮助时,也能够用“时间存折”兑换服务。

翻开志愿者在社区存档的“时间存折”可以看到,“流水”清楚记录着每次服务的日期、内容、存入时间和余额。而大家的服务内容“爱心时间”可以当货币使用,去社区兑换日常物品,也可以换取其他志愿者的爱心帮助。这其中许多志愿者都是党员,他们提供服务的内容也十分多元。

服务里社区是个中大型和老龄化社区,有居民8428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占17.8%。根据服务里社区党总支书记陈菁介绍,在“时间银行”运营的1年里,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队伍。目前已有个人志愿者60余名,更拥有了理论宣传、平安建设、文化文艺等多支公益志愿服务团队,发放“时间存折”35本,开展活动120余次,服务老年人70余人次,服务总时长300余小时。

“我们营运‘时间银行’的初衷是‘预存’志愿服务,‘兑换’养老服务,让爱心得到循环,守护‘夕阳美好’,不断激发出志愿服务新活力。”苗圃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健说,下一步将进行“提质”与“扩面”,完善长效机制,加大“时间银行+”服务打造,激励更多的社区居民、志愿者参与养老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打造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红网

作者:唐兰荣

编辑:阳正坤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y.rednet.cn/content/646948/69/1490585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衡法在线
  • 法润衡阳
  • 教育
  • 时政·衡阳
  • 县(市)区
  • 雁城警事
  • 红网小记者
  • 民政
  • 财经
  • 衡阳高新区
  • 文旅
  • 健康衡阳
  • 红视频
  • 综合专题
  • 新闻H5
  • 衡阳新闻
  • 头条
  • 书记
  • 市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衡阳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