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不服输”的韧劲、“不怕苦”的实干、“不忘本”的情怀,是衡商闯荡商海的致胜法宝。衡阳市委统战部、衡阳市工商业联合会、红网时刻新闻联合推出《天下衡商》融媒体专题,通过《雁归来》的赤子情怀、《创业纪》的奋斗征程、《商会志》的群像光辉,展现衡商与城市共生共荣的动人篇章。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宋美君 李璐 通讯员 蔡中湘 全鑫 实习生 翁汤雪 衡阳报道
与商业浪潮中那些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的创业故事相比,金杯电工衡阳电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夏君山的经历,或许少了些许“传奇色彩”,但丝毫不减其耀眼光芒。
从一名尚未实习完就凭“钻劲”破格转正的技术员,到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机械工程师,再一步步走向公司掌舵人的位置——这条“逆袭”之路,夏君山走了30多年。
人生的际遇不是与生俱来,将“平凡”活成“非凡”,夏君山经营人生靠的是身上那股不变的拼劲与韧性,更是数十年如一日,对一根“电线”的专注。
采访夏君山,记者听到的不仅是一位企业家的成长史,更是一个关于时间与信念的故事。
缘起“制造梦”

夏君山向记者介绍他们以前画的图纸。
初见夏君山,给人的第一印象:随和儒雅,言谈间带着一种不经雕饰的真诚。谈起与金杯的结缘,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夏君山小时候家住衡阳城郊,家里靠种菜维持生计。农业“靠天吃饭”,年少时,他就常想:“若是能用机器大量生产,该多好。”
尽管家里兄弟姊妹5人,父母却格外重视教育,坚持供孩子读书。成绩优异的夏君山高中考入衡阳市八中,恰与衡阳电缆厂(金杯电缆前身)只有一步之遥。
与这根“电线”的缘,就从那时开始。
班里有同学父母是电缆厂职工,偶去住在家属区的同学家串门,夏君山不由心生羡慕,制造业的气息也悄然漫进他的认知世界。
3年后,夏君山考入湘潭大学,选择了向往已久的机械设计专业。1991年毕业时,人生的选择题摆在他面前:去市机械技校当老师,轻松安稳;或者接受乡镇书记的邀请,挂职科技副乡长,主管乡镇企业。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两条路体面且更“有前途”。但夏君山早已决定:进工厂,做一名产出实物的技术工人。
命运的抉择看似偶然,却也必然。
一天,夏君山去同学家做客,同学的母亲正是金杯电缆厂的领导。她随口问起:“小夏,你想来金杯吗?”
夏君山不假思索:“愿意。”没有犹豫,不计得失,因为那里离他的“制造梦”更近。
深耕“技术魂”

夏君山深入车间走访了解生产情况。
进厂实习,夏君山很快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国产与进口设备有什么差异?如何提高设备转速?对车间的机械,他总爱“琢磨”一番,并提出自己独到见解,有些技术“金点子”甚至得到机械工程师的赞许。
在公司接到大量外贸订单,设备改进需要人才之际,夏君山从实习生破格转正进入技术组参与技改。
一个个技术改造项目中,夏君山总是冲在最前面。只想着解决问题,不讲客观、不讲困难的拼劲,让他很快成了同事最信任、领导最看重的那个人。
1993年,厂里从日本引进的串列式绝缘生产线的自动换盘“捕线爪”因磨损导致失效。进口设备零件采购不仅价格昂贵且需要30到40天时间,零件异形结构,国内又采购不到。
两难之际,夏君山主动“迎战”。通过测绘、设计,他很快做出了模型,但因缺乏精密的测量工具,无法确定零件的具体配合参数,模型与设备配合要精确到微米,他与钳工技师两人日夜趴在设备上,经过一周时间、数百次手工研配,零件终于丝毫不差地嵌合在设备上。
夏君山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控”,设备修好后,他将自己的心得写成论文,获评公司“双革四新”年度奖。夏君山透露,这项技术10年后才在国内普及。
夏君山风格一直是理性、务实,有着“理工男”的严谨,但又不乏创新思维。
2006年,随着经济浪潮的发展,家装电线需求不断扩大。市场需求量高,但公司产能遇到“瓶颈”。
“怎么通过设备改进,实现效益最大化?”是时任设备部主任工程师的夏君山一直琢磨的难题。
夏君山观察发现,电线通过挤塑绝缘后,需要手动量码成圈线,再全人工打包装,三道工序占用大量场地、时间和人工。
夏君山创新性提出将“挤塑机”与“量码机”加“绕包机”三台设备融合的建议,并找到厂家迅速研发生产。
金杯电缆厂一口气引进6台新设备,年产能从40万公里扩大到70万公里,投产不到两个月,增长的利润就覆盖了投资成本。
采访过程中,夏君山讲起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总是滔滔不绝,眼里放着光,记者看得出,那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热爱。
坚守“百年心”

金杯电工衡阳电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繁忙景象。
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不懈的拼搏奋斗,夏君山逐步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2000年当设备部主任工程师,2007年任副总经理,2021年,他接过总经理的担子。
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位的更替,更是历经三十载沉淀后的自然收获。
“一路走来,职位高低从来不是我最看重的,最珍贵的是金杯人沉甸甸的信任。”夏君山语重心长。
从青涩的技术员到企业的领航者,夏君山亲身参与并见证了金杯电缆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地方工厂,逐步壮大为行业瞩目的现代化强企。
在他看来,“传统产业要长久,必须思‘变’,变的是方法、技术、理念,不变的是对质量的坚守和服务的永恒。”
面对市场竞争,夏君山提出了“内强管理、外扩市场”的战略。推动构建了覆盖全流程的产品质量溯源机制,通过二维码精准追溯每一根电缆的生产人员、时间、性能参数,实现“一码到底、责任到人”。所有产品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真正做到了让品质开口说话。
在组织架构上,创新设立“研发推广部”,以市场需求牵引技术研发,实现“因需而创、因市而动”;同时将原有的生产与技术部门整合为运营中台,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协同作战。
从2021年起,金杯电缆每年营业收入以十亿级增长;今年智能装备线缆项目产值同比增长高达300%。

生产车间繁忙景象。
夏君山欣喜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新建的智能装备线缆项目将于年底全面投产,这不仅将进一步巩固金杯在行业中的标杆地位,更是向着金杯电缆‘百年金杯、百亿金杯’梦想迈出的关键一步。”
“制造业没有捷径,唯有恒心、创新与坚守。电缆虽小,却关乎万家灯火,这辈子我只为做好这根‘线’。”夏君山话语铿锵。
员工说,夏君山以厂为家,一直住在公司家属区。每天早上7点准时出门,沿着厂区的马路走向办公室。
这条只需要三分钟的路程,夏君山走了整整35年,从青年走到中年,从技术员走到总经理。这条路,连接着家与工厂,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更连接着夏君山的初心与梦想。
如今,他仍在路上,一如35年前那个走进车间的青年,眼里有光,脚下有力。

策划:欧美景 谭如茵 李胜峰
执行策划:蔡中湘 全鑫 丁晴 王敏
设计:李璐
衡阳市委统战部 衡阳市工商业联合会 红网时刻新闻联合出品
来源:红网
作者:宋美君 李璐 蔡中湘 全鑫 翁汤雪
编辑:王敏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