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时间的碑林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铭刻在那里。
他们是革命者、拓荒者、奋斗者,更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但他们从来不是天生就矗立在那里。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激昂、坚守与担当。他们如丰碑般树达与铭刻,也如帛书般耐读与沉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衡阳市委网信办、红网衡阳站联合推出“衡阳风华·70年70人”网上展览活动,利用红网、“衡阳发布”等网络平台,通过系列报道、集中展览、网上互动、对外宣传、结集成册等,对历史致敬,发时代宣言,向先进学习,为衡阳聚力,将精神承扬。
为省域副中心而聚力,为最美地级市而奋斗,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让我们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红网时刻 记者 谭倩 通讯员 文红玲 整理报道
“红色,赋予了我们太多的含义。红色中国、红色政权、五星红旗……但,这一切都与鲜血有关。因为,血是红色的是有温度的。想想看,如果没有千千万万英烈抛头颅洒热血,何谈建立红色新中国?没有各行各业热血劳动者苦干巧干,哪有新中国七十年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上是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陶雄喜曾说的一段话。这位出版了几部长篇小说的中年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陶雄喜献血现场。
认识他的人都会被他脸上的笑容所感染,好像他从来没有烦恼似的。
据衡阳市中心血站资料纪录,陶雄喜于2001年8月20日开始无偿献血。那时候是在车上献全血,每半年献一次,每次400毫升。有几次没找到献血车,他就从珠晖区转车或打的士到老中心血站去献血。跨越大半个城区,由此可见陶雄喜的大爱之心。
在市中心血站医务人员的引导下,陶雄喜于2008年开始上机献血小板。在此之前,他已献全血13次5200毫升。只要在衡阳,时间间隔一到,他都会准时打电话到机采室或血库询问用血情况。得到预约电话,他会做好相关准备,晚上早早上床休息、不喝酒不吃油腻食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证自己所献血小板的质量达标。
至今为止,陶雄喜已献全血13次,机采血小板162次,无偿献血总量已达14万毫升,这个数字,相当于35个50公斤成年人的血液。正是长年累月地献爱心,陶雄喜连续6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
长年累月地献爱心,陶雄喜连续6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
十多年前,衡阳市中心血站成立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陶雄喜被选为秘书长。作为秘书长,他始终以身作则,每次志愿者活动他都积极参加。陶雄喜说自己不喜欢和生人打交道,遇到志愿者活动,他一般在幕后做服务。
问及陶雄喜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无偿献血宣传活动,他说在机采室献血小板,经常见到急需干细胞的患者家属,他们心急如焚的面容,让他心里不好受。
问及陶雄喜最愉快的事情是什么,他说是机采后接到中心血站发来的那条短信“尊敬的陶雄喜先生,您的血液经检测,确定为B型,检验结果合格,即将用于临床救治。感谢您的爱心奉献!”见自己的血小板又挽救了一个陌生人的生命,他的内心掠过一股莫名的暖流。
最近几年,每次接到中心血站发来的用血赞美短信,陶雄喜都会第一时间截屏短信发朋友圈,有时甚至会在机采时拍现场照发朋友圈。好友看了后问他献血痛不痛、有没有不良反应等问题,他会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陶雄喜说他这样做不是炫耀什么。放在以前,接到此类短信,他是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的。现在慢慢就不一样了,他是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秘书长,有责任发动更多健康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大军中来。可喜的是,在他言传身教的带动下,已有数十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陶雄喜说,无偿献血这条路他会义无反顾走下去,而且尽可能地带动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阵营中来。就算将来过了法定献血年龄,他仍会为无偿献血这项功德无量的善举摇旗呐喊。
陶雄喜说,无偿献血这条路他会义无反顾走下去,而且尽可能地带动更多人加入到这个阵营中来。
去年,在庆祝第15个“世界献血者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20周年之际,衡阳市中心血站以“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为主题,举办衡阳市首届“把你的无偿献血故事讲给我听”征文比赛活动。陶雄喜的文章《血,总是热的》以其详实可信的一手资料,在众多应征作品中获得第一名。
今年6月中旬,陶雄喜在长沙社会主义学院进修。看到自己的献血期限已到,便打电话到长沙市血液中心准备无偿献血,当得知外地人要先献全血后,陶雄喜放弃了,因为下一个间隔要到6个月之后。问及陶雄喜的担心,他说就怕身体状况允许而过了法定无偿献血年龄。
陶雄喜,这位心中装满爱的热血汉子,成为衡阳无偿献血事业的一张重磅“名片”。
来源:红网
作者:谭倩 文红玲
编辑:李璐
本文为衡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